醫療常識★生酮飲食極端減重 國健署提醒潛藏健康風險

  減肥幾乎已成為全民運動,不少人選擇少碳水化合物、多脂肪的「生酮飲食」,短短1年就可以減重10幾公斤,營養師提醒,這是一種極端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幾乎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只能燃燒脂肪,轉換成能量,雖然減重效果顯著,但背後潛藏致命風險。

  崇尚「生酮飲食」的知名醫師謝旺穎日前過世,死於肝膿瘍。消息一出,讓「生酮飲食」近期內又成為網路熱議話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此鄭重澄清,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潛藏健康風險,想減重者務必慎重評估。

  根據「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均衡飲食的熱量組成約有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蛋白質將近20%,脂肪則小於30%。然而,「生酮飲食」卻是將澱粉與添加糖的攝取降至最低,碳水化合物少於10%,加上20%蛋白質,脂肪則提高至70%。

  營養師林世航指出,「生酮飲食」與均衡飲食有著極大的差異,幾乎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無法將其當作能量,只好燃燒脂肪,看似達到減脂、減重等效果,但因為極低碳水化合物的特殊性,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種極端方式。

  舉例來說,力行「生酮飲食」者為了達到70%的油脂熱量比率,必需使用更多的烹調油,且需大塊吃肉,還得多吃肥肉,又少吃水果及全穀類,膳食纖維明顯攝取不足,可能會提高腸癌風險。

  除了營養不均衡以外,因為生酮飲食會產生酮體,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酮酸中毒,且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也較高。

  林世航認為,「減肥是個長期抗戰的過程」,應以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為原則,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消耗熱量,達到減重的目標,千萬不可追求快速瘦身,即使瘦得比較快,但可能危害健康。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北京爆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新發地市場是重災區,中國疾控中心日前公布了採檢的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隨即就有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指病毒基因跟捷克、台灣還有歐洲的相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0)日表示,所謂的相似,其實是源...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康弘昌/專訪報導 有些健檢觀念得趁早落實,等到老年再做,恐怕就來不及了!乳癌篩檢就是其中一種。衛福部統計顯示,每年有逾1萬2千人罹患乳癌,換言之,每天約有30名女性新診斷罹患乳癌,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教授沈陳石銘語重心長呼籲,女性成年頭一件事...

閱讀詳情 »

▲(照/台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底漲健保費勢在必行嗎?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今(20)日針對健保費率議題再發言,強調有各種方案正在談,勢必要增加健保的規模,否則整體費用會不足。而除了調漲費率的最後一招,衛福部也在考慮比照推動C肝口服新藥的模式,由政府的公務預算來挹注健保特定服務...

閱讀詳情 »

63歲資深藝人小亮哥,早年叱吒歌廳秀,一天連趕好幾場表演,加上工作環境吵雜,重聽、暈眩樣樣來,累積一堆病痛,本週年代新聞《聚焦2.0》邀請小亮哥透過「眼睛」做全身健康檢查。 國際虹膜學權威羅大恩醫師表示,眼睛虹膜區的狀況可以對應身體不同器官,就像中醫全息律概念,小亮哥竟被診斷出有失智症風險,但他老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