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絨毛面材質竟引發淋巴癌 衛福部回應了

  隆乳時若選擇採用「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可能潛藏淋巴癌風險。法國去年12月拒絕展延某廠牌植入物的安全許可,因為該醫材可能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有關聯性,今年2月,15名法國女性因為使用乳房植入物導致健康遭受危害,集體對法國政府和製造商提出刑事訴訟,引發外界關注。

  據統計,台灣去年共有393名「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但目前尚未分析其中有多少患者是因曾接受過隆乳手術所致,台灣女人連線日前召開記者會,抨擊衛生福利部對此事消極、不作為,罔顧女性健康風險。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國輝指出,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瘤」屬於罕見的T細胞淋巴瘤,目前被發現在義乳周圍的「莢膜」中。截至去年9月,全世界已發現457件相關案例,其中334件與植入物類型關,310例為「絨毛面」義乳,「光滑面」義乳只占少數。目前台灣、東亞及東南亞都尚未出現確診案例,民眾其實不必驚慌。

  「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瘤」並非乳腺組織的癌症,發生率極低,僅25,000至30,000分之1。大部分患者是在隆乳多年後才發生單側或雙側性莢膜內積水,乳房逐漸腫大。

  國外研究顯示,確診後應該儘快接受雙側莢膜全切除,以及移除植入物,標本送病理檢查,大多數患者可完全治癒,但切除不完全將增加復發機率,且提高死亡風險。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豐州、台北醫學大學腫瘤科戴承正教授聯合指出,腫瘤生成多和環境刺激有關,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報告進一步強調,大細胞淋巴瘤並未和乳房植入物畫上等號,相關證據有待驗證。

  至於已植入絨毛面義乳的女性該如何面對這起事件?台大醫學院臨床副教授鄭乃禎建議,因為此癌症發生率極低,不建議採取預防性措施,取出義乳,只需定期追蹤。但如果術後傷口痊癒後,卻出現疼痛、腫塊、腫大或不對稱,應儘快尋求醫師評估及診斷。

  針對此事件,衛福部預計3月中公告,要求乳房整形手術同意書中須加入風險告知。食藥署則將盡快分析台灣「分化不良性大細胞淋巴瘤」個案,找出多少人曾有隆乳經驗。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整形外科主任林燦勳提醒,隆乳手術之前應慎選醫師,術後須定期回診檢查。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清明連假民眾出遊人潮幾乎擠爆各大觀光景點,連陳時中都脫口「比預期來得嚴重」,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得不將連假曾前往人潮擁擠景點的民眾納入擴大採檢範圍,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光是昨天一整天的檢驗量能就因此衝高到單日1800多人,...

閱讀詳情 »

▲(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團隊抗疫再傳捷報!長庚大學、長庚醫院與中研院、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共同組成的跨國合作團隊,經過兩個半月時間,今(7)日宣布成功從3個病人身上的B細胞中找到25株抗體,透過這些可結合病毒的單株抗體可進一步開發快篩試劑或治療藥物;...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要命程度,慢性病可能是關鍵!國健署今(7)日引用刊登於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的近期研究指出,慢性病會增加致命風險,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提醒高血壓患者及年長者,疫情期間...

閱讀詳情 »

便秘是成人很常見的腸胃道問題,但其實不少小兒也深受便秘問題所擾!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小兒的便秘問題建議優先從飲食、飲水等方式改善,若症狀嚴重者可評估用藥緩解症狀,但不建議過度依賴藥物,才是改善便秘的治本之道。  小兒便秘讓許多爸媽困擾不已,尤其當寶寶大便時哭天喊地卻又大不出來,或老是大出堅硬的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