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餵奶不塞奶 讓哺乳不再是媽媽產後的噩夢

  凡是餵母奶的媽媽,莫不擔心發生塞奶的狀況,除了疼痛難耐,還會衍生可小可大的問題,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無不視之為噩夢一場!為了不讓噩夢發生,母乳媽媽應該知道如何做有助預防塞奶。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表示,「塞奶」是指該移除的奶水未被適時移出,而淤積在乳腺管內,漸漸地,滯留的乳汁就會變得黏稠而不好移出。當母奶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時,就會塞住出口,使得後面的乳汁無法順利分泌及移出。不論是親餵或瓶餵,都有機會發生塞奶。

塞奶常見5原因

  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的確有些人的體質很容易塞奶,但除了體質因素外,她提出常見塞奶原因如下:

(一)寶寶吃錯位置未能有效移除奶水

  若寶寶含乳方式不正確,就只能吸出乳房內少部分的奶水,讓其他的奶水淤積在乳腺管內。

(二)奶餵得不夠多

  餵奶的時間及次數不夠,沒能讓奶水移出。尤其是在還未供需平衡時,寶寶不吃奶,媽媽又未將奶水移出,很容易就塞奶。

(三)穿著衣物太緊或躺著壓到乳房

  若媽媽穿著太緊的衣物或胸罩,或躺著壓到乳房,這都會阻塞一部分輸乳管,而影響乳汁的流出。她補充,「媽媽在餵奶時,若以指頭壓住部分的乳房,也會阻塞奶流」。

(四)乳房大

  由於乳房大且又垂著的關係,會讓乳房下方的引流較差,未能移出的奶水將成為塞奶的元凶。

(五)乳管阻塞或乳腺炎導致塞奶

  不論是輸乳管阻塞或乳腺炎,都會阻礙奶水無法順利流出,塞奶與乳腺炎互為因果,可能是因塞奶而導致乳腺炎,也可能是乳腺炎造成塞奶。

  雖然塞奶可能引起大問題,王麗玲泌乳顧問建議,可先以下方法進行自救:

  (一)讓「最佳吸乳達人」寶寶不限時間及次數的有效吸吮,可望改善塞奶的情況。

  (二)先擠出一些奶水,讓寶寶好含住乳暈

  (三)若無法直接餵奶(或嬰兒吸吮不佳),就應該將奶水擠出。

  (四)餵完奶或擠完奶後,若仍感到脹奶不適,可冷敷或用冷藏的高麗菜葉敷乳房。

  塞奶往往令人感到疼痛不已,如果自救仍無法解決問題,出現以下狀況,請儘快就醫:

  (一)奶水被排出後24小時內,狀況仍未明顯改善。

  (二)乳頭破皮皸裂、乳房局部疼痛、皮膚發紅。

  (三)有疲憊感,並出現體溫超過38℃的症狀。

  若不及時處理塞奶狀況,淤積的乳汁將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進展為乳腺炎,嚴重時可能形成乳房膿瘍,必要時,需要外科手術處理膿瘍部分。

  只要是以母乳哺育的媽媽,人人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間點碰上塞奶的問題,撇開體質因素外,還是可依發生原因找出預防方法,王麗玲泌乳顧問說明如下:

  (一)產後儘快哺餵

  (二)頻繁地哺餵

  (三)有脹奶就要移出奶水

  (四)不時讓寶寶變換姿勢吸奶

  (五)留意容易造成乳管阻塞的食物

★原文刊載於2019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84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英國出現武漢肺炎新變種病毒後,華航一架載著120名旅客的航班,預定在英國當地25日晚間起飛、台灣時間27日晚間抵台。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一時間將進行採檢,即時掌握病毒「陰陽的變化」,進而讓台灣對「這樣的病毒」多些了解。至於,仍有4050名留學生待在英國,是否能夠順利回家過年?陳時中強調,並沒有禁止「...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召開臨時記者會,因日前出現本土病例,各界關心社區感染風險,指揮官陳時中接連5日親上火線說明最新疫情,他表示,幾個案子監測到昨天,看來沒有特別變化,「可以比較安心一點」。台灣時隔253天再出現本土病例,指揮中心也發函呼籲醫界加強採檢。陳時中指出,12月1日至20日每天通...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東京都政府今天宣布,新增949例武漢肺炎確診,再度刷新單日確診數新高紀錄。截至目前,東京都累計5萬5851例。日本《NHK》報導,東京都政府今日宣布新增949例武漢肺炎確診,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的單日新高,超過本月24日新增888例...

閱讀詳情 »

前長榮航空紐籍機師出現咳嗽症狀不戴口罩趴趴走,疫調時扯謊、住院隔離態度差,讓台灣253天「本土零確診」破功,指揮中心是否藉此提告?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目前已請法制針對各種樣態來進一步研析,基本上還要依法行政。至於求償範圍,他直言,一定是朝趨嚴的方面來進行。紐籍機師(案765)疫調時謊話連篇,住進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