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名醫談癌》你有4大危險因子嗎? 年逾40歲做對這件事能防胃癌

▲台灣人早期胃癌發現比率遠輸飲食習慣相近的日韓,醫師點出最大問題癥結在於篩檢。(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明明飲食習慣差不多,台灣的胃癌病人,相較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兩地,卻有著「為時已晚」的要命落差,日韓早期胃癌占比高達6到7成,台灣卻不到3成,國內抗癌名醫、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以書以多年經驗直指,關鍵在於國人40歲以後常忽略了胃鏡篩檢的重要性。

胃癌發現的時間點,直接左右了存活的難與易,根據統計,第1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到了第2期降至6成,第3期更只剩下3到4成,倘若確診時已經是第4期,5年存活率往往不到1成。

陳以書表示,數字再再凸顯了胃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但全台每年新增近4千例的新增胃癌,或許跟其他發生人數更多的癌症相比,在效益上,無法獲得政府全面篩檢政策的挹注,但有一群人,他建議,最好能在40歲以後,自費定期接受胃鏡篩檢才保險。

愛吃醃製物、喝酒、感染幽門桿菌、有胃癌家族史者,陳以書一一點名,皆是罹患胃癌的高風險族群,最好能在健檢接受無痛大腸鏡時,同時搭配無痛胃鏡的篩檢,否則拖到出現解黑便、貧血、體重下降等症狀才有警覺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了,屆時不僅治療更不符經濟效益,病人也受罪。

陳以書說,胃癌早期治療的效果非常好,目前臨床治療方式除了以手術為主之外,若能搭配術後輔助性化療一年,也能有效降低過去手術後2年內常見的高復發風險。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胃癌治療發現新大陸 手術前後能降腫瘤期別防堵「癌細胞竄逃」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親愛的車友:感謝您參加本次「Alto艾多曬欣騎天」活動!★參加者名單請點這裡。依照氣象預報資訊,活動當日的天候為 17~24度,多雲時晴 的天氣。請於指定時間前往集合地點,並洽工作人員領取您的報到資料。【集合時間】:2015年3月22日上午7時00分【集合地點】:八卦山大佛風景區遊客服務中心 (彰化...

閱讀詳情 »

減少最不穩定的手腕動作~找回屬於你的觸球操控感在主教學之前,要先與球友們說明一下揮桿主要使用的肌肉系統,大致區分為「大肌肉」(下肢與軀幹)與「小肌肉」(手部與腕部)兩個部分:「大肌肉」系統是負責揮桿速度與力量的產生,「小肌肉」系統是負責敏銳的動作控制與擊球回饋。在這樣的功能區分下,當「負責控制與回饋...

閱讀詳情 »

隨著生活環境改變及人口老化,糖尿病人口每年持續增加,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糖尿病本身高居第四名,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等,都與糖尿病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家人罹患糖尿病,因此人人皆應對糖尿病有一定認識,但可惜的是,仍有許多亟需被破除的迷思廣泛流傳在民眾間。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