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驚!染新冠肺炎「要命程度」關鍵 中國研究曝4種慢性病提高病死率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要命程度,慢性病可能是關鍵!國健署今(7)日引用刊登於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的近期研究指出,慢性病會增加致命風險,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提醒高血壓患者及年長者,疫情期間儘量待在家,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張櫻淳表示,該研究是分析中國2020年2月11日以前的所有上報病例,結果發現,慢性病會增加染疫後的致命風險,病死率又以「心血管疾病」的10.5%最高,其次為「糖尿病」的7.3%、「慢性呼吸道疾病」6.3%和「高血壓」6%,比總體病死率的2.3%高出許多,有慢性病在身者不可以輕忽。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面對疫情,民眾可保持警覺,但不必過度緊張,但若是高血壓患者及年長族群,疫情期間應儘量待在家,室內保持通風,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儘量不去人口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以減少感染風險。

目前正值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國健署強調,新冠肺炎自我防護固然重要,血壓的自我管理更不容忽視,務必掌握下列注意事項,在家才能輕鬆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

一、每日記得量血壓(Check):民眾平時可利用醫療院所或生活周邊的血壓站來量測血壓,但在疫情期間,建議改在家測量血壓,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紀錄血壓數值,除了可自己監控血壓變化,也可在就診時提供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參考依據。

二、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在日常生活上,更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例如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居家身體活動(如做健康操、散步、做家事等),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

三、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因應疫情,可憑醫院或診所開立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優先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出入醫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若民眾必須至醫院領藥,部分醫院有增設慢性處方箋院外領藥服務窗口,可先上醫院網站查詢或電話洽詢了解該醫院是否有相關服務後再前往,以確保個人健康安全。

驚!染新冠肺炎「要命程度」關鍵 中國研究曝4種慢性病提高病死率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擔心染疫不敢上醫院… 她突腿麻、手拿不動筷拖半天成右側全癱

精確掌握「11景點擠爆150萬人次」 指揮中心首曝追蹤秘密武器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熱愛跑步的20歲男學生,一次跑步不慎跌倒後,右髖開始有隱隱作痛的感覺,一開始還不以為意,但隨著時間,症狀開始加劇,只要身體一向前彎要穿鞋襪時,都會伴隨深層的疼痛感,求助一般骨科及復健科治療,只被當作是單純的肌肉拉傷,治療不見好轉,最後才發現...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蔡英文拍板開放美豬,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29)日至花蓮縣傾聽養豬業者心聲。業者對政府雙重標準感到不平,並陳情:「養豬戶好不容易等到口蹄疫拔針、准許外銷,現又面臨進口美豬衝擊,盼政府妥善思考。」江啟臣表示,黨團將要求蔡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 國民黨團發表聲...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情緒失調、不易受孕,可得懷疑是甲狀腺出了問題!一名39歲從事服務業的黃小姐,就屢屢被身邊的人抱怨「講話太快了,講什麼我都聽不懂」、「可不可以先不要生氣」,個性急躁、脾氣火爆的她,甚至好幾次差點與客人起衝突,也跟老公感情不睦,一次全身健檢才...

閱讀詳情 »

眼睛是非常複雜且精密的器官,有時眼睛紅紅的被醫生診斷為結膜炎,但有些「眼紅」的情況卻又是因為角膜炎所引起,到底結膜炎與角膜炎有何不同呢?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表示,結膜炎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常見因病毒感染而引起且通常不會影響視力,只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即可改善;然而,角膜炎則主要是由外來病原體經由角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