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產下健康寶寶要努力 太早或太晚生都不行

產下健康寶寶要努力 太早或太晚生都不行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晚婚、晚育已成普遍狀況,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先是, 106 年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已達 30.8 歲。孩子健康是父母的希望,國民健康署指出,太早或太晚生育都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適齡生育對寶寶健康最好。

晚婚晚育狀況日漸普及 國健署籲及早規劃

台灣晚婚、晚育的狀況日漸普遍,據 106 年資料統計,台灣民眾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 32.4 歲、女性 30 歲;而女性生育第 1 胎的平均年齡於 101 年首次突破 30 歲大關後,逐年遞增,106 年已至 30.8 歲,其中年齡高於 35 歲者更達 21.3 %,甚至持續增長中。國健署呼籲若有計劃婚育的伴侶,務必及早討論,也較能妥善規劃。

適齡生育重要 媽媽寶寶都健康

另外,對於晚婚晚育的情況,也顯現出胎兒健康的隱憂。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依據 105 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產婦年齡為 35 歲以上者有近 6 萬人,而此年齡層產下的新生兒體重低於 2500 克的「低出生體重兒」比例達 11.2 %,高於 20 至 34 歲者的 8.6% 比率;另外產下先天缺陷兒及死產的比例也較高。

這樣的比例與醫學研究相符,研究指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孕婦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

另外要留意,太早懷孕的小媽媽,也容易有胎兒狀況,發生周產期死亡、出生體重過輕、早產的風險都會增加,說明過早或過晚生育都會影響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準媽媽可利用多項檢查

為提升孕期健康,國健署目前補助每位孕婦 10 次產前檢查、2 次產前衛教指導服務、1 次超音波檢查、1 次乙型鏈球菌篩檢;亦有部分防治遺傳性疾病的產前診斷及檢查;呼籲準媽媽們多加利用,守護胎兒健康,也為幸福家庭做準備。

【延伸閱讀】 晚期肺癌用藥得當 延命更顧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3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修正輕症確診者的解隔條件,無症狀或症狀緩解者,只要在4天內做2次快篩或是PCR陰性,或是CT值30以上即可解隔;居家照護者則不適用新制,但只要確診10天後就能自動解隔,進入7天自主健康管理。 最快4天就能解隔 居家照護者住10天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喜愛的琺瑯鑄鐵鍋到底該如何保養呢?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陳建利助理教授建議,初次使用鍋子時,可先裝清水並煮滾,待鍋子降溫後把水份倒掉並擦乾,藉此清除鍋具上的灰塵油污後,即可開始使用。 不使用鋼刷 中性洗潔劑清洗保養 陳建利助理教授說明,琺瑯鑄鐵鍋使用後,須先放涼後再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6到11歲兒童可接種莫德納疫苗,然而他國大多使用BNT,為何台灣沒有?在今(18)的記者會上,指揮官陳時中表示,BNT沒有生產兒童疫苗,該技術為輝瑞擁有,台灣則不能與輝瑞直接買,因為不在販售國家內。 核准莫德納接種於兒童 有4個國家 美國疾病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日前宣布研發出非荷爾蒙避孕法的男性口服避孕藥,該研究在老鼠身上實驗成功率達99%,且未造成任何副作用。堪稱擴大節育選項的重大關鍵,預計年底進入人體試驗。 降低變胖、憂鬱症等副作用 甚至是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