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用眼過度早發性白內障比例增 多功能人工水晶體提供新選擇

用眼過度早發性白內障比例增 多功能人工水晶體提供新選擇

人隨著年齡增長、老化,眼睛會產生老花、白內障等問題,但3C產品普及化後,愈來愈多人讓眼睛暴露在藍光的傷害下,高度近視患者增多,罹患白內障的年齡不再是老年人專利,年輕型的早發性白內障也有增加的趨勢。截至目前,尚無任何藥物療法被證實能有效治好白內障,接受白內障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癒方法。

眼睛內的水晶體是1個具有雙凸透鏡形狀的透明體,富含蛋白質且無血管組織供應,當可溶性蛋白質逐漸變為不可溶性蛋白質後,透明的水晶體就會變為混濁,影響視力清晰。眼科醫師陳逸川解釋,健康的水晶體應具備彈性,就像單眼相機的伸縮鏡頭,可以調節遠和近距離的焦距,若逐漸失去彈性,霧化混濁後就看不清。通常40歲之後會出現100度的老花度數,表現在閱讀距離約33公分處會變得有些吃力,直到5、60歲後,白內障的現象才會更明顯。

當白內障面臨必須手術地步,會透過植入人工水晶體來取代原有的水晶體,原有屈光和過濾紫外線的功能可以保留,但卻失去原有水晶體調節焦距的作用,而產生老花現象。以往單焦點水晶體只能針對固定焦點的視覺清晰,白內障術後若遠處能維持清晰視力,近距離用眼就會出現300度老花,但隨著科技光學的進步,近幾年已發展出各種多功能及抗老花水晶體的問世。

白內障手術已相當普遍,手術過程約20至30分鐘,採點藥水麻醉方式,透過超音波乳化術的微創手術,將原有水晶體震碎後吸出、置入新的抗老花水晶體,傷口僅2mm,不需縫線,材質具永久性。陳逸川指出,年輕人工作上班須使用電腦、手機,用眼需求龐大,但也有不少老年人學習使用手機通訊軟體,對於近距離的視力需求增加,白內障術後就能利用配戴老花眼鏡或術前選擇抗老花水晶體進行調整。

小小1片水晶體裡能涵蓋各種功能,其中抗老花的功能是利用多焦點繞射原理,讓視力清晰。早期第1代多焦點水晶體主要能改善遠和近距離2個階段的視力需求,對於看電腦的中段距離及夜間開車就不適用。後來又研發進階為三焦點水晶體和全焦段水晶體,除能大幅改善上述2項缺點,視覺品質更趨近人性化。

陳逸川強調,術前針對適合的度數確實評估、計算,原有的散光、近視、遠視和老花都可獲得解決,若本身視網膜健康,術後視力能維持1.0左右。若本身有嚴重黃斑部病變、重度青光眼或角膜混濁等情況,則不建議選擇高階昂貴的水晶體,以免達不到視力清晰的預期效果。

陳逸川提醒,術後留意不揉眼睛、初期1周內避免自來水跑進眼睛,定期回診、按時點藥水,日常生活走路、散步、彎腰或低頭等皆不受影響。常在戶外活動或開車及點散瞳劑控制近視的學童,應戴抗紫外線太陽眼鏡和帽子保護,降低罹患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的機率。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哨聲響起,藝人李國毅與龍安國小的小朋友們奮力向前衝,這是教育部與董氏基金會共同推動的「大跑步計畫」。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兒童青少年都知道運動的重要,但卻不到六成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加上課業壓力,長期下來體能愈來愈差,令人堪憂。此次受邀擔任活動代言人的李國毅,熱愛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高度近視患者注意!動過雷射手術,視力卻愈來愈模糊,甚至度數飆升,恐是白內障作祟。一名中年男子,原本兩眼近視7、800度,日前接受雷射近視手術,2年後,度數卻飆升至1200度,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白內障。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近來有許多高度近視患者,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人以為更年期是女性的專利,甚至以為進入更年期都會罹患憂鬱症等迷思,但是,不論男女,總有一天都要面臨更年期的到來,到底更年期是什麼?更年期有什麼症狀?如何判斷自己已進入更年期了呢?五月母親月將至,讓我們一起愛母親,了解女性的更年期。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8歲林小姐是名髮型設計師,體重達77公斤,全臉都是痘痘,常被客人譏笑「壞看面」,她終於下定決心減重,每天只吃兩餐,餐餐水煮食物,在8個月內狂瘦24公斤;不料,身體雖然瘦了下來,臉部肌膚卻變得皺巴巴,法令紋也更深了。林小姐說,由於工作忙碌,吃飯時間不固定,下班後常大吃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