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用眼過度白內障提早來報到 選對人工水晶體不再視茫茫

用眼過度白內障提早來報到 選對人工水晶體不再視茫茫

【NOW健康 李蔚萱/高雄報導】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科疾病,患者平均手術年齡約在70歲左右。但近年來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是因為高度近視使得眼球提早老化。目前只有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能夠有效治癒白內障,而人工水晶體的挑選更是影響術後視覺的關鍵因素,如何挑選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人工水晶體也成為白內障手術前的首要課題。


白內障是因水晶體混濁 把混濁的水晶體移除就好?


眼科醫師莊富修表示,老化、高度近視,或長時間接觸紫外線等,都是白內障的高風險因子。目前只有透過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才能有效治療白內障,恢復視覺品質。


許多人往往有這樣的疑惑,移除白內障混濁的水晶體後,一定要放入人工水晶體嗎?莊富修解釋,水晶體是配合眼睛裡面的睫狀肌,讓我們能清楚的看遠、看近。白內障的主要成因是眼睛內的水晶體老化、蛋白質變性所造成,需要透過手術將移除已混濁的水晶體後,植入人工水晶體取代,擔任聚焦的功能,才能恢復視覺品質。


若白內障手術不放人工水晶體,就像是回到30年前的白內障手術一樣,術後患者因失去了水晶體屈光調節的能力,最後必須配戴上千度厚重的遠視眼鏡才能維持有限的視力,對日常生活是相當不便的。


人工水晶體種類 依結構與功能各有不同


台灣健保實施以來廣受世界各國好評,而目前健保給付的是一般功能球面水晶體,大致能應付一般人的生活所需。但若是追求更好的視覺品質則可以依個人用眼習慣考慮自費人工水晶體,除了更貼近平常用眼需求外,在不同距離甚至是夜間的視覺效果都會比較好。


莊富修醫師提到,人工水晶體在功能上,則有單焦點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選擇。單焦點人工水晶體顧名思義就是只能選擇看遠或看近的單一焦點清晰,植入後患者須再搭配眼鏡。但若想藉白內障手術同時擺脫近視、老花、散光的病患就可以考慮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使得遠、中、近距離的視力都清晰,降低術後對眼鏡的依賴程度。


人工水晶體不是愈貴愈好 款式選擇因人而異


然而,人工水晶體不是越貴越好,莊富修強調,患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水晶體,才是最重要的。除了從年齡、預算、平日用眼需求來評估之外,也要視患者本身眼睛條件而定,若合併有其他眼疾,則不建議使用多功能人工水晶體。此外,若散光超過75度,通常會建議使用散光矯正型的人工水晶體,才不會矯正了白內障,手術後殘留散光視力依然模糊。


莊富修舉例,自己的岳父和母親都有做白內障手術。岳父是白內障合併青光眼,考量他平日常開車,也有夜間開車的習慣,所以在手術評估時,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因不適合眼部有併發症和夜間有眩光的問題,被排除考慮,最後建議他使用單焦點人工水晶體。而母親喜歡閱讀,且經常使用手機、也常外出旅遊,為兼顧生活上遠中近的視物需求,因此建議她置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手術後兩位長輩均表示相當滿意,連高鐵票上的小字都看得一清二楚,景色也變得明亮鮮豔,就像重返年輕視力般。


術後視力變模糊? 有可能是「二度白內障」


需注意的是,白內障手術後,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為水晶體後囊上皮細胞增生造成混濁,導致視力模糊,稱為「續發性白內障」,也就是俗稱的「二度白內障」。此時只需要再到門診,做簡單的雷射手術,就可改善視力。


莊富修提醒,白內障手術後應遵照醫囑,恢復期內避免揉眼睛、提重物等會壓迫眼球的動作。正常情況下,術後視力會越來越清晰,若有視力逐漸模糊,或眼睛分泌物變多的情形,務必要回診檢查。日常眼睛保健方面,建議平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可每天補充葉黃素、綠色蔬果等,預防眼睛老化和病變提早發生。每3至6個月至眼科檢查,以確保視力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失智很難? 研究:多吃抗發炎食物可減緩記憶衰退
▸異常落髮高危險群別煩惱! 育髮注入增生療法創新突破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透過訊聯無償提供臍帶血幹細胞移植,DBA病童小丹(中)歡慶重生。(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歲的小丹,一出生就因為血紅素異常的低,臉色蒼血、抽出來的血如同水一般,甚至引發心臟衰竭馬上送進加護病房,緊急輸血才逐漸恢復,確診為戴布氏貧血(DBA),從2個月起高...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地表關於人體奧妙最大的迷思一定不是跌倒蓋破洞敷香灰會好!絕對是「我可以局部瘦身,想瘦哪就動哪」如果你不是整型醫師那就先放棄你可以局部瘦身這個夢想。有一個研究讓一群人三個月瘋狂讓單隻腿進行腿部訓練,但三隔月後這群人並沒有因此訓練的單隻腿變瘦變長,而是有...

閱讀詳情 »

▲高雄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雨過後,高雄市爆出今年入夏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疾管署今(29)日公布一名居住三民區鼎金里的50多歲男性確診感染較少見的登革病毒第4型,目前人收治住院防蚊隔離中,所幸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而今年以來2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都在...

閱讀詳情 »

▲食藥署長吳秀梅6月將出席ICH,寫下國內食藥最高首長首度以正式會員身份出席的紀錄。(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展現醫藥衛生的硬底子實力,再度突破中國政治打壓,加入國際組織,衛生福利部今(29)日宣布將由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親自率團出席今年6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