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罹腦瘤健保沒給付?每月花17萬 半生積蓄全沒了

男罹腦瘤健保沒給付?每月花17萬 半生積蓄全沒了

46歲的阿煌,2年多前確診晚期肺腺癌合併腦轉移,腦中腫瘤多達8顆,因不符合加馬刀治療3顆以下的腫瘤健保給付資格,不得不全自費救命。為了每月約17萬元醫藥費,耗盡半生積蓄,回到已頂讓出去的機車行當員工,若是健保能出一些,一定能大大減輕壓力。這也是許多癌友的生活寫照,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臺灣年輕病友協會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日前向衛生福利部遞交政策建言書,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作為癌症新藥申請健保生效前的過渡型支持措施。

給付生效等待時間長、涵蓋範圍限縮  癌友面臨自費用藥抉擇

自全民健保開辦以來,國人平均餘命增加6年,癌友的5年相對存活率從開辦前的40.7%,增加到59.7%,應歸功於健保優質的照護與新興醫療科技的快速進展。然而,「給付生效等待時間長」、「給付涵蓋範圍限縮」,以致相關支持團體在第一線服務過程發現,許多癌友必須面臨是否自費使用新藥的困難抉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腫瘤科教授賴基銘說,自己也常面臨在治療病人時,即便有很好的治療武器,卻因健保尚未給付,病人因經濟狀況付不起而無法使用,主要因為近年來癌症治療的新藥新科技快速研發,費用高昂,財務衝擊太大,要納入健保給付相對困難,不僅通過給付的時間長,給付範圍也是嚴格限縮;而癌友付不起高費用癌藥,面臨生死抉擇的困境,有些癌友可能在等不到新藥健保給付即離開人世。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根據2013到2020年的資料顯示,癌症新藥從申請健保到給付生效,平均需要730天,而非癌藥為396天,給付速度遠遠落後。而2019年癌症新藥通過健保給付之適用病人涵蓋率則顯示,癌症新藥即便獲得健保給付,給付範圍也嚴格限縮,大概僅涵蓋3成癌友可即時獲得健保給付。

臺灣病友聯盟陳韋翰秘書長表示,隨著醫療需求持續擴大,健保的財務困境只會日益嚴峻,今年健保醫院總額的新醫療科技預算下降17%及擴增給付的預算也下降39%,兩者預算皆下降的現況,恐會讓現今的給付困境雪上加霜。目前仍有許多未被滿足的病友需求,都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唯有開始改變才有機會更好的保障病友們。

設置「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照護癌友兼顧健保永續

蔡麗娟副執行長進一步表示,今年健保總額突破8000億大關,達8095.62億元,較去年約增加了260億元,成長率為3.32%,但回顧過去幾年健保總額的成長率大概在4~5%,然而癌症藥費每年成長幅度約10%,比健保總額的成長率高出一倍,即使去年初健保費率調漲從4.69% 至現行的5.17%,對健保財政結構仍是治標不治本,這導致健保審議得在永續經營與病友治療權益之間做出艱困的選擇。而站在以病友為中心的思維,必須更前瞻思考超高齡社會與新藥新科技快速進展的衝擊,是否有一過渡型支持機制,在救急救命的同時,減輕癌症家庭的自費負擔,提升癌症新藥的可近性。

經過三年多的研究,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多個病友團體提出「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aiwan multi-support Cancer Drug Fund, TmCDF),並於日前向政府提交政策建言書,希冀有關單位能參採。蔡麗娟副執行長說,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是在全有、全無之間,於健保體制外,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的基金,融入多元參與,同時兼顧照顧經濟弱勢病友,並確保健保永續發展。

呼籲政府推動「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讓癌症新藥更可近。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指出,20-64歲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勞動力,也是家庭的重要經濟支柱,提供療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癌症新藥,改善存活期,長期穩定控制病情,讓癌友可以回到職場,回歸正常生活,是當務之急,期待未來藉TmCDF基金的設立,保障社會中堅份子的經濟生產力。

【延伸閱讀】

30歲正籌備婚事驚罹腸癌 三次復發轉移尪從不悔婚

先治療還是開刀?乳癌患者的徬徨 靠這個解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阿公阿嬤節12歲了 第十二屆阿公阿嬤節日前於兩岸圓滿舉辦,並發布微孝行動手冊給各界參考,這是一個原生於台灣的孝順節日,從2006年開始至今舉辦12屆,去年開始在華人地區推動,大陸已經舉辦兩屆。阿公阿嬤節定於每年元月的第二個禮拜天,每年農曆年前是最冷的,阿公阿嬤節的目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睡覺打鼾呼嚕嚕響,不僅周圍的人會有睡眠困擾,有時睡到一半,自己也會出現呼吸中斷現象,要怎麼控制打鼾是很多人的共同難題。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不只會影響睡眠品質、還會增加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健康危害越來越受大眾注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耳鼻喉科/睡眠中心主任張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新藥開發有多難? 首款醫藥桌遊上市吸引玩家 知名國際藥廠台灣分公司首度與原創桌遊設計團隊聯合開發,推出全台第一款結合醫藥研發議題的桌上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可扮演醫藥研發領域的科學家,透過遊戲過程了解醫藥開發的相關流程與知識,並考驗玩家的策略性、邏輯性以及人際互動能力。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現代人追求養生、追尋美麗,許多人靠著均衡飲食來維持健康美,也有民眾透過醫療整形來達到外表的凍齡美,然而不論是哪一種美,美麗的源頭應來自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追尋外在美麗的根基。醫食同源,食物就是你的醫藥健康均衡的飲食往往是遠離疾病和老化的不二法門,為讓民眾更加瞭解「醫食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