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康食堂成主流 台日名醫推動醫食同源

健康食堂成主流 台日名醫推動醫食同源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現代人追求養生、追尋美麗,許多人靠著均衡飲食來維持健康美,也有民眾透過醫療整形來達到外表的凍齡美,然而不論是哪一種美,美麗的源頭應來自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追尋外在美麗的根基。

醫食同源,食物就是你的醫藥

健康均衡的飲食往往是遠離疾病和老化的不二法門,為讓民眾更加瞭解「醫食同源」的重要性,日本知名乳癌權威、歐洲抗衰老組織副會長的南雲吉則博士特別受邀來台,而來台後特別與台灣整形外科專家張大力院長共同推動2017年首場健康養生食堂講座,以醫學觀點及健康食療切入抗老與癌症的防治。

年過60歲卻有不惑之年外表的南雲吉則博士是日本當紅的抗老名醫,不僅有著“返老還童”之稱,更是日本知名抗癌專家及暢銷作家,所著作的養身書籍屢上銷售排行榜,講座更是一票難求,其中,經自身實證後所寫出的健康新觀念「七日瘦身術」,在日本引起轟動,成了日本養生、抗老的重要指標。南雲吉則博士主張,養生的真正目的在於,「心、美、體」的調和。擁有年輕的內在、外表與肉體,才能實現人生的夢想和希望。

相同的,身為亞洲界隆乳專家的台灣張大力院長,不但重視以「健康身體是抗老化根本」做為自己的行醫理念,所強調身、心、靈並重的健康養生觀念也成為許多愛美者追隨的目標。兩者也有著相當深厚的交情,張大力醫師在日本留學期間,就是向「抗加齡專門醫」南雲吉則博士學習,師徒關係匪淺,張大力醫師也於2016年10月受到南雲老師邀請,參加日本第四屆乳房學術研討會,不僅再度成為專業知識上交流成長的夥伴,更共同提倡健康養身抗癌飲食運動新觀念。

此次南雲老師特地到訪台灣,在受到包括臺大醫院及台安醫院..等醫療單位邀請的同時,南雲老師特地與張大力院長來場大師級對談。這場健康食堂座談會嘉賓雲集,包括前台大外科張金堅教授、台安乳房中心謝家明主任及當天擔任主持人的市立聯合醫院營養主任柯蘊惠,以及兩位美麗大使岳庭(救命飲食運動代言人)和模特兒Joanna的共同參與,兩位台日名醫帶領大家學習正確的"健康生活套餐計劃",以正確的新飲食運動及生活方式預防、延緩甚至杜絕疾病的發生。

整形外科院長張大力醫師認為:醫食同源,食物其實就是最好的醫藥處方,今日的飲食就是明日的細胞。所著作的「拒糖抗老化」一書內容中也提到:「回歸食材根本‧才是遠離疾病根本。」健康均衡的飲食往往才是遠離疾病和老化的不二法門,展現出名醫健康養生達人的新觀點。

許多嘉賓熱烈參與南雲吉則博士及院長張大力醫師的座談會,兩位名醫同時現場示範健康養生料理,南雲吉則博士以全營養葡萄酒醋沙拉,可以降低膽固醇、降低血脂肪、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有持久作用,院長張大力醫師以多榖類堅果穀物做出紅藜10穀飲,可提供好的植物性蛋白,以及加入黑木耳的菠菜鮭魚蘆筍蛋炒飯的全營養健康餐,張大力院長表示,黑木耳富含膳食纖維、多醣體和抗凝血物質三種成分,能降低體內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減少產生血栓的機會,亦可減緩醣類吸收,調節控制血糖濃度;而南雲吉則博士所製作的全營養紅醋開胃菜也擄獲現場嘉賓的味蕾,南雲吉則博士也建議民眾,應多吃定量的堅果並攝取omega-3。而現代人外食的營養觀似乎已不符合健康需求,應有正確的均衡飲食、作息及生活方式,才能啟動健康長壽的「生命力基因」,而這類養生的健康餐方便又好做,很符合忙碌的現代人。

台日兩大抗衰老名醫也呼籲,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由內而外散發真正的活力,真正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在飲食上,簡單吃,杜絕加工,回歸天然食材才能真正遠離疾病,預防疾病、老化及遠離癌症,正確養成"健康生活套餐計劃"的理念。年節將近,民眾在挑選食材上也須均衡健康,避免油膩及加工食品,而南雲老師及張大力院長所提供的菜色,或許正是民眾年桌上最佳的參考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1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有很多事我們一直以為的觀點都是錯的,甚至老師教我們的有時候都是錯的,比如物體真的只有固體氣體液體三種形態?比如真的狗活一年相當於人活七年?又比如四季交替跟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有關系?今天,要常來的小編全部跟大家佐證一下!一共32個,慢慢看。 科學謊言1:喝酒後頭痛其實沒多大事 酒精不會殺死腦細胞,至少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1名6歲小弟弟因去年家中買了平板電腦,每天開始玩起APP遊戲,沒想到今年年初接受視力檢查時,雙眼出現200度近視,經檢查後發現雙眼假性近視100度以及真近視100度;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指出,主要是因小弟弟只近視100度,沒有感覺,加上家長工作忽視孩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1名35歲男性,晚上常常睡到一半被自己打鼾聲嚇醒,導致隔天白天工作精神不濟,儘管接受過呼吸中止症相關手術,但症狀卻仍未改善;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佳文指出,傳統手術治療多只針對鼻中隔彎曲、鼻子過敏或口咽中懸壅垂過長等現象進行治療,但卻容易忽略舌頭和呼吸道間的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1名6天大的女嬰,黃疸指數高達16mg/dl,就醫治療後出院,沒想到四天後黃疸卻高達42 mg/dl,儘管已換血治療,但嬰兒仍有嗜睡、抽筋等症狀出現,研判恐已留下後遺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指出,黃疸雖為常見生理現象,但仍有部份黃疸暗藏可怕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