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出現黃疸 嚴重恐引起重病

新生兒出現黃疸 嚴重恐引起重病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1名6天大的女嬰,黃疸指數高達16mg/dl,就醫治療後出院,沒想到四天後黃疸卻高達42 mg/dl,儘管已換血治療,但嬰兒仍有嗜睡、抽筋等症狀出現,研判恐已留下後遺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指出,黃疸雖為常見生理現象,但仍有部份黃疸暗藏可怕疾病,新手爸媽不得輕忽嚴重性。
臨床上,曾有黃疸的特殊案例,一名出現黃疸嬰兒,經檢查竟發現是膽道狹窄,因已經超過兩個月的黃金治療期,儘管手術開刀成功率也大幅降低,但若提早發現治療,成功率可達60%;林鴻志說,新生兒黃疸何時可以照光或是餵母乳都是關鍵,若能及早發現就能及時接受治療。
主任林鴻志進一步說明,大部分黃疸多屬於良性且暫時性,約數天後就能自行消退,又稱為生理性黃疸,並不須特別治療,主要是因新生兒紅血球數量多,剛出生前幾天肝臟功能無法快速代謝處理,也因此新生兒出生兩三天後會出現黃疸,約10至14天左右就會漸漸消退。
當黃疸指數若超過15mg/dl時,就應考慮照光,但仍須依照體重,或出生後幾天等因素而改變,若黃疸指數超過20 mg/dl以上,就應考慮換血;林鴻志提醒,除了是黃疸太高或太久,就須依照專業醫師診斷建議暫停餵母乳,否則餵新生兒母乳反而能成為補充營養價值的營養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13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提倡「全食物飲食指導計畫」,教導癌友勇敢抵抗癌症威脅,做自己的營養師,至今已舉辦四個梯次!每次成效都讓人驚豔。為了感謝來自各界的善心捐款,該基金會特地於今〈2/21〉日下午,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年度感恩茶會,並邀請到前副總統蕭萬長、國民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文凱將於今年7月起,擔任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任期為6年;這是第一位華裔科學家榮任美國國家級學院的院長。曹文凱院士1946年出生於上海,並在香港成長,目前是美國杜克大學健康事務部院長、杜克大學健康系統主席暨執行長、以及該校特聘教授;他同時擁有加拿大麥基爾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奇美醫學中心去年開始推動「駐院主治醫師制度」(HOS),將各次專科醫師結合於「全人醫療科」,負責急診轉住院病人的照護,實施一年以來,減少5成急診待床死亡率,同時降低病人轉入加護病房、疾病惡化比例。美國自1996年開始推行HOS制度,由主治醫師負責照護取代由住院醫師照顧的...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林貞岑圖片/陳德信在中、西醫師及營養專家眼中,柑橘能幫助消化、降血壓、保護心臟兼解除焦慮,是名副其實的「開心果」。柑橘的維生素C並非所有水果中含量最高的,但它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和類黃酮素,兩相加乘下,抗發炎及抗氧化的效果加倍,不但防癌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美國營養學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