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出現黃疸 嚴重恐引起重病

新生兒出現黃疸 嚴重恐引起重病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1名6天大的女嬰,黃疸指數高達16mg/dl,就醫治療後出院,沒想到四天後黃疸卻高達42 mg/dl,儘管已換血治療,但嬰兒仍有嗜睡、抽筋等症狀出現,研判恐已留下後遺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指出,黃疸雖為常見生理現象,但仍有部份黃疸暗藏可怕疾病,新手爸媽不得輕忽嚴重性。
臨床上,曾有黃疸的特殊案例,一名出現黃疸嬰兒,經檢查竟發現是膽道狹窄,因已經超過兩個月的黃金治療期,儘管手術開刀成功率也大幅降低,但若提早發現治療,成功率可達60%;林鴻志說,新生兒黃疸何時可以照光或是餵母乳都是關鍵,若能及早發現就能及時接受治療。
主任林鴻志進一步說明,大部分黃疸多屬於良性且暫時性,約數天後就能自行消退,又稱為生理性黃疸,並不須特別治療,主要是因新生兒紅血球數量多,剛出生前幾天肝臟功能無法快速代謝處理,也因此新生兒出生兩三天後會出現黃疸,約10至14天左右就會漸漸消退。
當黃疸指數若超過15mg/dl時,就應考慮照光,但仍須依照體重,或出生後幾天等因素而改變,若黃疸指數超過20 mg/dl以上,就應考慮換血;林鴻志提醒,除了是黃疸太高或太久,就須依照專業醫師診斷建議暫停餵母乳,否則餵新生兒母乳反而能成為補充營養價值的營養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13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2011年衛福部發佈新版《每日飲食指南》,特別將飲食營養攝取建議進行調整,推薦「豆、魚、肉、蛋」作為蛋白質攝取的順序。然而,即使指南改版已邁入第三年,仍有7成民眾的蛋白質攝取來源仍以肉類為主。營養師因此提醒,以植物性食物作為蛋白質營養攝取的來源,才是最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土司對切,再塗上各式果醬,就是三明治,不僅製作方便、材料也容易取得,尤其是酸酸甜甜的果醬三明治,更是不少小朋友當作早餐及點心的食物。不過,營養師提醒,市售果醬大部分都有添加物,且糖分過高,不妨利用當季的新鮮水果取代,更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素。市售常見各式各樣的果醬,如草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老不是問題,身心的活躍程度才是關鍵!為了促進長者社會參與,國健署從民國100年起便持續辦理「阿公阿嬤活力秀」老人健康促進全國競賽,提供一個專屬長輩展現健康活力與生命價值的舞台。總計去(102)年共有超過8萬2千位65歲以上長者參與,佔全台老年人口3%以上。今年活力秀也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在職場中提供舒適溫馨又具隱私的哺集乳室,將有助於職場媽媽們成功哺乳。為此,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積極宣導母乳哺育相關條例與政策,並輔導轄區職場設置哺集乳室,總計目前共輔導設置54間哺集乳室,其中有3成設置於南港軟體園區,提供職場媽媽們使用。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