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當孩子跟你說「腳跟痛」,其實是在「轉大人」?!可能是「骨骺炎」導致,男生比女生發生機率要高...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孩子腳跟痛是在轉大人

在發育期間,除了要注意小朋友能否長高外,也千萬不要忽略了「莫名其妙腳痛」的現象;眼鏡小醫朱家宏在其新書《自己的腳痛自己救》就提到如果你家小朋友老是抱怨腳跟痛,很有可能是「骨骺炎」所致。骨骺炎不只發生在跟骨。基本上,只要有生長板的地方,就有可能會因為使用過當引起骨骺炎,但腳跟因為是運動、活動時應力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最容易發生跟骨骨骺炎(見下圖)。

當孩子跟你說「腳跟痛」,其實是在「轉大人」?!可能是「骨骺炎」導致,男生比女生發生機率要高...

對多數人而言,它是很神秘的病,也常常會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可是它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卻不盡相同:

◆骨骺炎的痛較為分散,不像足底筋膜炎的痛點集中在腳底。

◆若不小心引發了骨骺炎,可能多休息後症狀就會緩解,不像足底筋膜炎,每天一下床就會痛,腳踩踏時也會不舒服。

骨骺炎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主要是運動太過劇烈所致。根據研究顯示,骨骺炎的好發族群,多是八到十一歲的男生,女生就比較少。因為這階段的男生活潑好動,患骨骺炎的機會較高。除了腳跟外,還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骨骺炎呢?基本上,腳掌前端的蹠骨頭也會產生骨骺炎,有時候甚至會延伸到成人階段,形成慢性問題,最後甚至要進開刀房。反而常見的跟骨骨骺炎,還不至於會因為延遲治療讓病症惡化到這麼嚴重,一般保守治療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此外,髕骨韌帶與膝蓋連結處也有生長板,發炎後就形成「少年跳躍者膝」或「脛骨結節骨凸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另外,像少棒選手因為手肘使用過度頻繁,扭轉過劇,容易患少棒肘,都是類似生長板的疾病。

骨骺炎並不嚴重,觀念正確最重要

其實,只要有正確的觀念和因應態度,骨骺炎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首先就是要多休息,復原後,也不要忘記運動一定要適度,不要過頭。其次,選擇一副適當的鞋墊,會對症狀的緩解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市面上一些矽膠材質的「足跟鞋墊」(非足弓)就是不錯的工具;它可以幫助小朋友的腳跟提高,力量就會向前分散,足跟的壓力就會減少;此外,矽膠還可以有效分散每一步的力量,運動時會覺得比較舒服,沒這麼痛。

再者,做做腳跟肌腱的牽引運動(stretch),將腳跟腱拉軟一點,與足底筋膜炎的牽引運動很類似,目的就是不要讓腳跟那麼緊,對腳底撞擊力就會下降。最後,就是家長應該具備正確認知。一旦小朋友發生了莫名其妙的腳跟痛,要了解,它非常有可能是骨骺炎而不是足底筋膜炎,但也有可能是腫瘤,甚至是肌腱斷裂、感染等等,雖然後者情況非常罕見。若要排除這些情形,找出正確原因,就應該要尋求專業醫生協助,照X光來確認。不要再相信一些錯誤的觀念,如「生長痛」、「轉大人」、「轉骨方」等等,或者在情況還不明瞭的時候,就跑去找國術館、民俗療法「喬一喬」,這樣只會讓病況越來越糟,花錢、耗時,又不濟事。

基本上,骨骺炎並非太大的問題,但確實對一些好動的小朋友病人會造成困擾,危害生活品質。經過正確診斷和有效治療,大部份病人復發回診的機會並不大。等年紀再大一點,骨化中心開合之後,這些問題自然會隨風而逝。所以,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小朋友遇到莫名的腳跟痛時,也不要再當成「轉大人必經的生長痛」來處理,以免有所延誤,為了降低困擾,應建立正確醫學認知,一旦發生狀況,立即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才是正道。

 

當孩子跟你說「腳跟痛」,其實是在「轉大人」?!可能是「骨骺炎」導致,男生比女生發生機率要高...

本文節錄:【自己的腳痛自己救】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 朱家宏

為台灣少數專精足踝外科的醫師之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日本奈良醫科大學足踝關節外科進修,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聖瑪麗醫院足踝外科進修。

現任台中行健骨科診所院長、足踝醫學會常務理事。秀傳醫院、林新醫院兼任手術醫師。

曾任台中榮總骨科主治醫師、彰化秀傳醫院足踝中心主任、東海大學講師。

專長:足踝外科、創傷外科、下肢複雜骨折、關節重建、運動醫學。

為超級鐵人三項玩家,IRONMAN Taiwan 2016、2018完賽,Challenge Taiwan 2017完賽。

綽號「眼鏡小醫」,源於當年實習時,有次幫一位榮民伯伯打點滴,打了五次都不成功,伯伯嚇得按鈴向護理站大叫:「救命阿!有人要害我!」幾天後,

他接到院方處理病人抱怨的公文,附上伯伯的親筆投訴信:「數日前遭貴院不合理對待,某眼鏡小醫……。」因此,「眼鏡小醫」不只是個俏皮的綽號,也提

醒他在醫療這條路上永遠要謙卑和努力。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超 編譯 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新研究發現,女性吃的食物可能與她們不孕的風險有關。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吃速食會導致育齡婦女不孕風險增加兩倍。更重要的是,沒有吃足夠多的水果會導致不孕風險增加50%。 然而,這項研究只發現了飲食與不孕之間的聯繫;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某些食物對不孕風險有直接...

閱讀詳情 »

春天繁花盛開,正是賞花的好時節,但有過敏體質的人卻要留意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卻也可能是引起過敏性結膜炎的元兇!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提醒,過敏患者十分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引發過敏,尤其在季節交替之際更是過敏好發時節!陳主任提醒,若有眼過敏病史者,應留意避免接觸粉塵、花粉等過敏原,若眼睛出現過...

閱讀詳情 »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年輕彎腰搬重物,姿勢錯等著老了臥病在床」對此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說,一般人我們認為前彎搬重物的支點都是在肚臍,事實上是在腹股溝底下的恥骨,他強調,彎腰時讓身體的骨架維持形不破體,以免肌肉被扭曲拉扯造成受傷。保持好外在姿勢,搭配內在結構骨盆保持平衡,避免閃到腰,老年過著長...

閱讀詳情 »

腎臟病是台灣的國病 台灣有龐大的洗腎人口,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105年健保支出最多金額的疾病是急、慢性腎臟病,共花費約483億元,洗腎人數超過8萬5000人。這麼多的洗腎人口對台灣的社會照護是個沉重的負擔。   台灣人口十大死亡原因第9名就是這些末期腎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造成病患及家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