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心成為糖胖一族! 糖尿病合併肥胖失能和死亡風險高

當心成為糖胖一族! 糖尿病合併肥胖失能和死亡風險高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研究顯示,肥胖與第2型糖尿病有很強的關聯性。身體累積過多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會增加胰島素抗性(指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反應變差),並降低胰島細胞活性。而這正是目前認為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第2型糖尿病人有56%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kg/m2,為體重過重。


糖尿病及肥胖 合併而成「糖胖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鄭筆聳說,這種同時有肥胖及糖尿病的情形可稱為「糖胖症」(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及肥胖(obesity)合併而成。糖胖症的病人除了高血糖以外,還常合併高血脂、高血壓等三高問題及心血管疾病,失能或死亡風險相較於健康的人會增加非常多。


極度肥胖且血糖控制不易的病人 可以考慮減重手術


鄭筆聳表示,針對糖胖症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調整生活型態,包含低脂低醣飲食及規則運動,以達控制體重的目標。


在藥物治療方面,可以優先選擇能同時降低血糖及體重的處方。口服藥以SGLT-2抑制劑為首選,此類藥物會抑制腎臟回收葡萄糖,由尿液排出身體過多的血糖,有利同時降血糖及體重。


針劑方面可選擇腸泌素類似物(GLP-1 RA),此類藥物會改善胰島細胞的功能,並抑制食慾,減緩胃排空速度,對體重控制效果一般更優於SGLT-2抑制劑。由於這2類藥物的價格相對其他降血糖藥物昂貴,健保給付規範下無法同時使用。


另外,對於極度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40kg/m2)且血糖控制不易的病人,鄭筆聳建議,減重手術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壺腹癌逝 出現3大症狀快做胃鏡檢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癌症時鐘加快16秒!衛福部國健署發布2017年全台癌症發生數據,每4分42秒就有1人確診癌症,相對2016年4分58秒加快16秒,新發癌症人數11萬1,684人,相較前1年成長5,852人,但發生率增加死亡率卻下降,原因就在於國健署推廣癌症癌篩檢的人數增加,讓早期診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在家門口、陽臺或戶外抽菸影響有多大!一位過敏兒最近氣喘突然嚴重發作,竟是父親在家吸菸引起。臺中慈濟醫院小兒過敏科醫師余孟恭呼籲,疫情雖已趨緩,不少家長陪孩子的時間變多,請有菸癮的家長為了孩子,盡早戒菸!氣喘再度發作 二手菸害誘發余孟恭醫師指出,受疫情影響,過敏兒回診量減...

閱讀詳情 »

懷孕3階段養胎建議.確保母胎都健康 文/李藹芬.劉敏涵 採訪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王培儀.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躍翰健康學苑總監黃如玉(依文章出現順序排列) 每位孕媽咪都期待生出健康寶寶,因此,孕期最關心的就是如何養胎?但希望胎兒健康的前提,母體健康也不能輕...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黃清峯 父母養孩子,總怕孩子吃得少,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胖嘟嘟,更是煩惱自己的孩子怎麼吃都吃不胖,是不是腸道吸收狀況有問題?然而,期待腸道吸收狀況好,應先從建立均衡飲食習慣開始! 一直以來,孩子胖嘟嘟或是瘦巴巴,總是被長輩拿來評斷父母會不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