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下延遲乳房篩檢 釀成間隔癌危機

疫情下延遲乳房篩檢 釀成間隔癌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自5月下旬台灣新冠疫情升至三級警戒,乳癌篩檢量也明顯下降,台北巿立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副部主任暨乳房影像診斷科主任姚敏思醫師呼龥,隨著疫情趨緩及疫苗施打,符合乳癌定期篩檢資格的女性千萬別延遲篩檢,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疫情升溫 定期篩檢量下降九成   疫情下延遲乳房篩檢 釀成間隔癌危機

姚敏思表示,去年全球疫情緊繃,包括乳癌篩檢這類非緊急性醫療需求大幅減少,而台灣因有效防堵疫情,醫療服務在短期衝擊後很快恢復常態,以萬芳醫院為例,在今年5月20日前乳癌篩檢量一直持續增加,但在疫情升溫後,6月份即大幅滑落九成以上,且大多是有明顯異狀的轉診病人,定期篩檢者一天僅1、2例,追蹤發現有很多已超過2年定期篩檢的時間了。

延遲篩檢乾脆等明年 小心篩檢間隔的癌病變

「有些原本是5、6、7月該做乳篩的病人,覺得既然已經延遲了,不如乾脆等明年再檢查。」但姚敏思強調,乳癌發現的早或晚,預後情況差很多,尤其近年來醫界關注的「間隔癌」問題。

姚敏思表示「間隔癌是指二次篩檢期間意外發現的癌病變」,例如台灣提供45-69歲、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若是在2年內發現問題(排除前次檢查錯判情況)即稱為間隔癌。值得注意的是,定期篩檢發現的多是零期、1期的病人,但間隔癌診斷時多已發展至2、3期,加拿大一項針對6.9萬女性長達7年的研究顯示,和一般定期篩檢發現的乳癌相比,間隔癌的死亡率高3.5倍,惡性程度高6倍。

因此姚敏思很擔心女性因疫情影響乳篩,造成延誤治療的遺憾,而隨著疫情趨緩加上施打疫苗,她特別提醒該定期篩檢的女性朋友請盡快預約,因為「間隔癌的健康風險比染疫更高!」尤其醫院經過疫情考驗,防疫措施嚴謹,除了醫護人員的全套防護,機器設備也會在每一位受檢者接觸後全面消毒,同時保護醫病雙方的安全。

選定優質乳篩醫院

「據統計,2018年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更由第四位攀升至第二位,侵犯癌比例上升,若定期乳癌篩檢量下降,恐怕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姚敏思也建議女性選擇乳篩指定醫院,確保篩檢品質,並固定在同一家醫院檢查,有舊片做參考,有利於比對出異常狀況。

BOX:乳癌高危險群

1.45~69歲女性

2.40~44歲二等親內曾罹患乳癌

3.本身曾罹患卵巢癌、黑色素瘤等癌患

4.帶有BRCA1 與BRCA2基因 (若家族多人患有乳癌、卵巢癌,可考慮基因檢測)

5.曾接受乳房切片檢查良性

6.年輕女性(30歲以前)曾接受臉部及(或)胸腔放射線治療

7.其他如:長期服用荷爾蒙、肥胖、抽菸、嗜酒……等危險因素

【延伸閱讀】

年輕女性的乳癌威脅正逐漸上升 不能輕忽

土雞蛋比白雞蛋營養更多 這是真的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我國邁入高齡化,失智症患者也逐年遞增!每年9月為「國際失智症月」,今年由台灣失智症協會、台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台北仁濟院及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聯合舉辦「國際失智症月珍愛記憶嘉年華」。由失智卻仍保有能力的瑞智者擔任「驚喜甜點店」店員,讓參與活動來店用餐的客人能更認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痛哪裡就貼哪裡」超過95%的民眾,每年會有肌肉骨骼痠痛的經驗,你曾有疼痛難耐的經驗嗎?有些人會自行使用貼布疼痛藥膏、噴霧劑來緩解不適感,但這些解痛方法,真的安全嗎?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表示,除了沒有運動、長時間過度使用、肌肉疲勞、姿勢不正確、神經壓迫易造成肌肉關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其中憂鬱是自殺的一大主因!臺灣老人憂鬱比率估計約12~13%,但當因憂鬱出現不吃飯、不想出門、睡不好、不喜歡社交等情形時,卻又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或家人不知如何尋求資源,甚或老人不願意踏出家門接受協助,進而增加自殺風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在高齡化的現代社會,下背痛和坐骨神經痛等腰椎退化性疾病是常困擾長者的通病,而你知道嗎?相同症狀的病人卻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目前除了有傳統腰椎減壓內固定手術及經皮微創腰椎減壓內固定手術,更有「微創脊椎減壓經骨皮質內固定手術」,為因腰椎疾病,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病人提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