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憂鬱潛藏 需要你我一同關心

老人憂鬱潛藏 需要你我一同關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

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其中憂鬱是自殺的一大主因!臺灣老人憂鬱比率估計約12~13%,但當因憂鬱出現不吃飯、不想出門、睡不好、不喜歡社交等情形時,卻又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或家人不知如何尋求資源,甚或老人不願意踏出家門接受協助,進而增加自殺風險。

獨居老人位處社會弱勢 需要你我多加關懷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表示,105年大安區以參與社區活動的老人為對象進行老人憂鬱量表(GDS-15)檢測,共完成檢測4千多位,其中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僅占1.5%,遠低於臺灣老人憂鬱比率。106年則針對社區獨居長者進行檢測,上半年完成516位,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占15%,有憂鬱傾向之比率略高於臺灣一般老人。憂鬱症是老人自殺死亡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而獨居長者又有很高比例企圖輕生,他們是社區中相對弱勢的一群老人,往往更容易被誤認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未加注意。

心理諮商到府服務 協助老人走出憂鬱

106年7月起,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嘗試與社區心理諮商師合作,對於老人憂鬱量表GDS-15量表篩檢≥5分,懷疑有憂鬱症傾向且無法自行外出長者,透過公衛護理師專業初評及轉介,除定期居家關懷訪視外,並安排心理諮商師到府服務,或依需要協助預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區附設門診部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長期服務於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的心理師蔡雪月表示,長者透過參加心理成長團體,亦能提供他們自我調適的過程。

防自殺 你我皆可成為「守門人」

「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所有具愛心介入預防工作者都可以預防自殺,包括家長、學生、老師、學校護士、學校職員、鄰里長等等皆可成為自殺防治的工作者。

當察覺照顧的老人有異常行為時,應及早帶往醫院檢查,或接受心理諮商服務,同時也要鼓勵長者多參與社區活動,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有宗教信仰,提供社區資源或其他支持系統,適時幫助老人從憂鬱狀態走出來,就有機會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關懷老人需要大家一起來協助!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9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本週將新增50萬確診?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23日表示,預測扣除中國8萬人,全球至3月28日確診人數將累積達73萬人,並希望各國防疫升級,讓預測錯誤。此外,台大公衛運用各國陽性率和病例再生數計算成數學模型,建立「社區流行陽性率臨界指標」,估算台灣疫情控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年約60歲高血壓患者林先生(化名),除腎功能差之外,即使同時服用6種降血壓藥物,在家測量之收縮壓仍常飆高至170~180毫米汞柱,家人十分擔憂。高醫附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維中為林先生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隔天即可出院。術後林先生固定回診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看過公視推出的器官捐贈職人劇《生死接線員》的劇迷,應該不陌生劇裡相當經典台詞:「他都已經死了,你們還要摘走他的器官?我不會讓你們碰他的!」這句話深刻描繪了器捐者家屬最直接且不捨的情緒。擔任該劇專業顧問、臺北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提及,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捐贈者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24日公布國內新增20例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和1例本土病例,截至目前累計216例確診(今日新增案196至216),分別為178例境外移入及38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2人死亡,29人解除隔離,其餘病況穩定,持續住院隔離中。 最小年紀僅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