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不敢外出活動 「智慧運動」助肌肉骨骼不流失

疫情不敢外出活動 「智慧運動」助肌肉骨骼不流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這兩年國內因新冠肺炎疫情,許多活動被要求取消或延後辦理避免群聚感染。過去,以實體集會方式辦理團體運動,若不改變,健康促進活動將因此停擺,民眾無法參加運動團體,也因為減少移動,導致日常身體活動量大為降低。

骨骼肌肉漸流失 體能活動可預防

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醫師表示,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體能活動在第一級預防醫學中相當重要,不活動(inactivity)對健康影響甚鉅,銀髮族需要特別關注是否因加速肌肉流失導致衰弱與慢性病惡化;而身體活動量較少,罹患新冠肺炎預後也較差。

智慧健走不停歇 線上跑團有溫度

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特別規劃辦理「百貨公司集合健走LET’S GO」推廣城市空間運動;「健走的風景手機圖文徵選」行銷個人智慧運動;並透過辦理「智慧健走」及「星光跑團」輔導社區成立智慧運動團體改變傳統運動模式。

臺北市信義區中行里林美君里長分享社區運動團體e化經驗,里長與長輩願意進一步學習使用智慧手機或電腦,是智慧化的第一步;但是民眾參與線上課程、運用運動APP紀錄及Line群組需要一對一教學,其實並不容易,透過介入模式改變及健康服務中心的輔導,參加人數不再受里辦公處場地空間限制、也減少氣候及家務忙碌的影響,里民可在家與家人同步上線運動。

持續運動好健康 疫情改變動方式

物理治療師陳雅玲表示,減少活動引起的負面結果,超乎想像,如原本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長者,疫情期間擔心被感染不敢外出,幾個月後不僅體重增加了好幾公斤,出門連走路都覺得喘,且減少與人社交互動,不只造成肌肉僵硬與痠痛,增加肌少症的風險,更會增加便祕、失眠、憂鬱症的傾向,建議每日在家以椅子輔助進行簡單的肌力運動及伸展運動,維持肌肉骨骼健康。

【延伸閱讀】

漏網之魚? 機場清潔人員同班巴士乘客昨現症狀而確診

數位疫苗證明你申請了嗎? 確認「這幾點」才能真正省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許多手腕疼痛的患者,常以為自己是因為得了「媽媽手」,直到服藥治療後仍然持續疼痛,前往復健科門診才發現,原來是與媽媽手截然不同的隔間症候群(Intersection Syndrome)。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有許多疾病都會造成手腕疼痛,俗稱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60歲的柯媽媽,在孩子一出生後,柯媽媽就把工作辭了,專心在家照顧孩子,直到最近與先生計畫過幾年就要退休,跟老伴說好要回歸2人世界。現在孩子都大了,也終於可以安心放下一些扮演媽媽的重心,開始把時間多留給自己。家庭主婦這個職業不會像公司一樣會安排員工健檢,所以先生約柯媽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菸商刻意採用各種行銷手法,設計新穎造型或添加不同香味料的產品,吸引青少年使用,已對青少年形成新的健康危機。我國十大死因有6項(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直接與吸菸有關,另4項與吸菸間接有關。打擊電子煙害 守護青少年健康108年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