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不敢外出活動 「智慧運動」助肌肉骨骼不流失

疫情不敢外出活動 「智慧運動」助肌肉骨骼不流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這兩年國內因新冠肺炎疫情,許多活動被要求取消或延後辦理避免群聚感染。過去,以實體集會方式辦理團體運動,若不改變,健康促進活動將因此停擺,民眾無法參加運動團體,也因為減少移動,導致日常身體活動量大為降低。

骨骼肌肉漸流失 體能活動可預防

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醫師表示,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體能活動在第一級預防醫學中相當重要,不活動(inactivity)對健康影響甚鉅,銀髮族需要特別關注是否因加速肌肉流失導致衰弱與慢性病惡化;而身體活動量較少,罹患新冠肺炎預後也較差。

智慧健走不停歇 線上跑團有溫度

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特別規劃辦理「百貨公司集合健走LET’S GO」推廣城市空間運動;「健走的風景手機圖文徵選」行銷個人智慧運動;並透過辦理「智慧健走」及「星光跑團」輔導社區成立智慧運動團體改變傳統運動模式。

臺北市信義區中行里林美君里長分享社區運動團體e化經驗,里長與長輩願意進一步學習使用智慧手機或電腦,是智慧化的第一步;但是民眾參與線上課程、運用運動APP紀錄及Line群組需要一對一教學,其實並不容易,透過介入模式改變及健康服務中心的輔導,參加人數不再受里辦公處場地空間限制、也減少氣候及家務忙碌的影響,里民可在家與家人同步上線運動。

持續運動好健康 疫情改變動方式

物理治療師陳雅玲表示,減少活動引起的負面結果,超乎想像,如原本有規律運動習慣的長者,疫情期間擔心被感染不敢外出,幾個月後不僅體重增加了好幾公斤,出門連走路都覺得喘,且減少與人社交互動,不只造成肌肉僵硬與痠痛,增加肌少症的風險,更會增加便祕、失眠、憂鬱症的傾向,建議每日在家以椅子輔助進行簡單的肌力運動及伸展運動,維持肌肉骨骼健康。

【延伸閱讀】

漏網之魚? 機場清潔人員同班巴士乘客昨現症狀而確診

數位疫苗證明你申請了嗎? 確認「這幾點」才能真正省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柏安報導)一名49歲徐姓業務員健檢發現有高血壓,因為擔心日後要長期服用西藥,因而轉至中醫諮詢;經中藥調理配合飲食、運動,並在三個月後逐漸停用西藥,仍能將血壓成功控制在正常範圍。18至39歲年輕人 全台21人就有1人高血壓根據國民健康署102至104年統計顯示,全台灣約有462萬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 30 多歲阿明,因乾癬的病況起起伏伏,使他在就業的職涯中,充滿了挫折,也曾鼓起勇氣面試了幾家公司,但考量到皮膚與關節狀況,大都無疾而終。面臨病況、工作的不確定性,他的情緒愈來愈憂鬱,與人的互動更是減少,後來經由精神科醫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慢性自體免疫失衡 非傳染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外食過於油膩、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整天,體脂肪過高所帶來的身型肥胖、心血管疾病等,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民眾更是對「脂肪」兩字聞之色變。然而,先天遺傳、後天飲食攝取,以及因年歲增加,肌肉漸萎縮而被脂肪組織取代等,都是身體外型變化的成因,抽脂手術亦成為許多人轉而尋求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就診前通常會先上網查詢相關資訊因為網路的普遍,資訊透過網路快速交流,因此從網路上取得醫療與健康相關資訊非常方便容易,民眾常使用網路搜尋包含疾病、症狀以及治療的資訊。但在過去認為這樣求診前透過Google搜尋資訊,若沒有判斷的情況下全盤接收,對於就診當下帶來許多不便、甚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