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在家如何和孩子度過? 親子共讀增進情感正是時候

疫情在家如何和孩子度過? 親子共讀增進情感正是時候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父母跟小朋友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無法外出孩子悶的發慌,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在家中的日子呢?根據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關係及穩定情緒,更有助於促進孩子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建議不妨利用工作之餘,放下手機與電視遙控器,陪伴親愛的孩子一起親子共讀。親子共讀只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就能讓孩子享受愛的陪伴:


▸原則1:共讀0歲就開始,立即開始不嫌晚


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因此越早開始越好。嬰兒時期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共讀的重點不在於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的聲音及語調,得到情緒上的滿足。


▸原則2:啟動對話式共讀,與孩子一起說故事


2歲以上孩子可運用「對話式共讀」,用問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1本書或是說故事,如此除了增加孩子對共讀的參與感及習慣外,也可在此階段將故事與孩子的生活經驗作連結,例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原則3:海報物品隨手得,隨時隨地都共讀


親子共讀重在「共」字而不是高超的技巧,不侷限於任何時間及地點,也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窗外的景色,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孩子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隨時隨地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原則4:共讀時間由少而多,養成共讀好習慣


共讀的時間沒有標準,孩子累了就可以停止,不要因為忙碌而拒絕,短短的3至5分鐘也可以一起共讀,等孩子大約2歲後,再慢慢固定共讀的時間。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周進行2至3次也可以。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親子共讀一點都不難,再忙都要記得陪孩子說故事,不僅對孩子發展健康有所幫助,也能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國民健康署製作相關素材,提供親子共讀的技巧及原則供家長參考,也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主題/嬰幼兒與兒童健康/親子共讀)查看,可與孩子有快樂的親子共讀時光。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衝擊經濟生活壓力大 每天2包菸和老婆上床慘了!
▸疫情來襲企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何修榕提出5大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有很多病況會引起心臟衰竭,其中以心肌梗塞會來得又急又猛;醫師提醒,若是出現心絞痛,就應該要趕緊就醫。至於若是心肌梗塞又合併心臟衰竭,會要先治療心肌梗?還是先治療心臟衰竭呢?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居多高齡化社會,致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賢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端午節將至,你打算吃幾顆粽子?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劉珍芳分享,她也會吃粽子應景,尤其特愛鹹粽,但絕不會一人獨享,最健康的吃法是搭配2道蔬菜,解膩又能補充膳食纖維;餐後再吃奇異果、鳳梨等富含酵素的水果,就能遠離腹脹的不舒服。一顆粽子熱量600大卡 食材難消化劉珍芳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年近五十歲的妳,是否常有打鼾的困擾?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更年期後因為缺少了女性荷爾蒙保護,睡眠中上呼吸道較容易塌陷阻塞,要小心會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是睡覺時經常會打鼾,應考慮就醫診治,積極接受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以男性居多 停經後女性也是好發族群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忠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一年一度的「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又來了!外貿協會將於今(2017)年6月15日至18日在世貿一館辦理,並與「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共同展出。參展品項涵蓋醫療器械、醫用耗材、電動代步車、輔具器材、復健設備及照護服務,打造一站式醫療照護採購平台,有需求的民眾千萬不可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