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在家如何和孩子度過? 親子共讀增進情感正是時候

疫情在家如何和孩子度過? 親子共讀增進情感正是時候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父母跟小朋友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無法外出孩子悶的發慌,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在家中的日子呢?根據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關係及穩定情緒,更有助於促進孩子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建議不妨利用工作之餘,放下手機與電視遙控器,陪伴親愛的孩子一起親子共讀。親子共讀只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就能讓孩子享受愛的陪伴:


▸原則1:共讀0歲就開始,立即開始不嫌晚


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因此越早開始越好。嬰兒時期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共讀的重點不在於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的聲音及語調,得到情緒上的滿足。


▸原則2:啟動對話式共讀,與孩子一起說故事


2歲以上孩子可運用「對話式共讀」,用問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1本書或是說故事,如此除了增加孩子對共讀的參與感及習慣外,也可在此階段將故事與孩子的生活經驗作連結,例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原則3:海報物品隨手得,隨時隨地都共讀


親子共讀重在「共」字而不是高超的技巧,不侷限於任何時間及地點,也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窗外的景色,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孩子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隨時隨地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原則4:共讀時間由少而多,養成共讀好習慣


共讀的時間沒有標準,孩子累了就可以停止,不要因為忙碌而拒絕,短短的3至5分鐘也可以一起共讀,等孩子大約2歲後,再慢慢固定共讀的時間。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周進行2至3次也可以。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親子共讀一點都不難,再忙都要記得陪孩子說故事,不僅對孩子發展健康有所幫助,也能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國民健康署製作相關素材,提供親子共讀的技巧及原則供家長參考,也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主題/嬰幼兒與兒童健康/親子共讀)查看,可與孩子有快樂的親子共讀時光。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衝擊經濟生活壓力大 每天2包菸和老婆上床慘了!
▸疫情來襲企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何修榕提出5大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花蓮強震驚醒全台,也震垮多棟大樓,更造成多起傷亡。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0206花蓮地震緊急災難應變小組」,期望藉由各管道傳回花蓮需要的協助,連結相關資源提供災區支持與資源。災後身心重建 職能治療扮演重要角色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八里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5歲的林先生反覆鼻塞十年,常自行購買成藥及鼻噴劑使用。然而近一年鼻塞加劇,用藥效果不彰。就醫檢查發現,雙側鼻腔都產生鼻息肉,雙側鼻腔及鼻竇均有軟組織增生,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移除病灶。病理報告指出,林先生為慢性鼻竇炎及倒生性乳突瘤,持續門診後續追蹤無復發。下鼻甲肥厚誤認鼻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入境藥品限量規定 旅遊前應熟知迎接農曆春節,不少民眾已經安排出國旅遊度假行程,但要注意,若想攜帶或購買自用藥品回國,應了解且遵守自用藥品的限量規定,避免因違規遭受罰,甚至被沒入銷毀,反而壞了旅遊的好心情。入境攜帶中藥 1公斤不可超過12種許多民眾喜歡出國代買藥品,但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1歲年輕人,用餐時和同事們歡笑聊天,將大塊雞肉大口嚥下後,突然感到喉嚨不適,開始狂吐,且嘔吐物還帶有明顯血跡,緊急送醫,經由胃鏡檢查發現,食道有2公分的撕裂傷,研判是遭雞骨頭割傷。享用美食細嚼慢嚥 以防異物卡喉傷食道這名患者因吃飯時發生帶血嘔吐,懷疑可能是異物卡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