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待在家焦慮到睡不著? 養成8大睡眠習慣不再失眠

疫情待在家焦慮到睡不著? 養成8大睡眠習慣不再失眠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情擴散延燒,許多人每天下午緊盯指揮中心記者會,心情隨著新增感染人數高低而起伏,甚至失眠、難以入睡。精神 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因為憂鬱、焦慮、睡眠障礙而就診的患者明顯變多,建議在家仍應多運動,生活規律,如果真睡不好,務必尋求醫師協助。


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國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0.7%,每10人就有1人飽受失眠之苦,楊聰財說,最近1個月來,失眠比率應該更高,有人擔心染疫,有人憂慮收入變差,以致出現睡眠礙。


楊聰財提醒,在逆境時,更應保持正向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吃、能睡、能動,目前校園、公園、運動中心均關閉,許多人無法運動,建議在家做做伸展、瑜珈、簡單開合跳,或是上網跟著教練,練習核心,只能要流汗,持續30分鐘,都可達到運動效果,舒緩身心。


此外,規律生活,飲食均衡,並常與親友保持聯繫,一旦面對困境時,應該朝向「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等4步驟,最重要的是,每天睡足7至8小時,如果真的睡不好,可以考慮就醫。


食藥署提醒,如有失眠問題,應尋求醫師治療,若評估需服藥治療,民眾在領取鎮靜安眠藥時,應看清楚藥袋標示、仿單(說明書)及用藥指導,並遵照用藥劑量與服用時間,勿自行增減藥量。另外,除了用藥品治療外,只要養成正確睡眠習慣,也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食藥署在此提供8大睡眠好習慣:


1.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包括燈光柔和、溫度適中、隔絕噪音等。
2.定時作息:準時上床、準時起床,無論幾點入睡,皆準時起床。
3.避免午睡或午睡不超過半小時。
4.避免晚餐後喝咖啡、茶、可樂、酒及抽菸。
5.避免於用床上做其他非睡眠的活動,如看電視、看書報、打電話、寫作、討論事情。
6.躺在床上30分鐘後未能入睡,先起身做些不耗神之事,等有睡意再上床。
7.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但避免於睡前3至4小時內做劇烈運動。
8.自我調適壓力,包括從事戶外活動、睡前靜坐、冥想、瑜珈。


此外,規律生活,飲食均衡,並常與親友保持聯繫,一旦面對困境時,應該朝向「面對、接受、處理、放下」等4步驟,最重要的是,每天睡足7至8小時,如果真的睡不好,可以考慮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多達10萬人受眩暈擾 眩暈症2大類型這種最為棘手
▸新冠病毒專攻人體微血管密布區 加強微循環成為新焦點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糖尿病人口已達227萬人,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最新在第二型糖尿病的輔助治療上,有突破性的發現,研究成果分別榮登國際知名期刊《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與《海洋藥物》。高穩定藻褐素合併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降低胰島細胞凋亡根據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周志中的研究發現,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吃飯也用、睡前也滑手機!最新調查發現,國人每天使用3C時間比睡眠還長,超過8.7小時,更有逾6成民眾為「多螢族」。醫師強調,眼睛隨時隨地盯著各種3C螢幕裝置,容易加速近視度數、加重眼睛疲累,恐提早罹患白內障、青光眼。國人平均用眼8.7小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公布「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是導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將會大幅提高患者併發視網膜病變,甚至導致黃斑部水腫的風險。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琳琅滿目的月餅該怎麼吃,才不會讓糖份超標,進而引發黃斑部水腫呢?根據WHO於2015年公布,建議成人每日含糖量攝取不超過50公克,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對於剖腹產媽咪們來說,產後最想除掉的大敵,應該就是肚子上的術後傷口疤痕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學習如何與疤痕對抗前,媽咪們不妨先來瞭解一下:剖腹產的疤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01 瞭解疤痕形成原因一般狀況下受傷時,傷痕產生的方式主要分為r淺層傷痕」及r深層傷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