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期間採買少不了根莖類 馬鈴薯、地瓜發芽能吃嗎?

疫情期間採買少不了根莖類 馬鈴薯 地瓜發芽能吃嗎?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期間又逢酷熱,菜價飆漲,耐放的根莖類食物如:馬鈴薯、地瓜成為許多人採買的最愛,但如果冒出綠芽,還能吃嗎?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冒芽馬鈴薯含有「茄鹼」(Solanine),這是一種神經毒性,即使削掉發芽部分,煮熟煮爛,仍具有毒性,千萬不能食用。


馬鈴薯為茄科植物 發芽後產生「茄鹼」神經毒物


蘇秀悅指出,馬鈴薯為茄科植物,本身含有「生物配醣體」(Glycoalkaloid)成分,有如天然的殺蟲劑,植物為求自我保護,得以順利生長、繁衍、減少蟲害。


「生物配醣體」中又以「茄鹼」最為常見,事實上,新鮮的馬鈴薯就含有微量「茄鹼」,對人體健康無礙。但在發芽過程中,外皮大量產生「茄鹼」,即使削皮、加熱煮熟後,仍含有少量的「茄鹼」。


臨床顯示,「茄鹼」神經中毒症狀為噁心、腹瀉、消化道不適、神經失調、出現幻覺等,幼童、懷孕哺乳婦女、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不全者症狀將更為嚴重。


「馬鈴薯一旦發芽,就應該丟棄。」蘇秀悅提醒,民眾採購時,不宜一次買太多,如果放置環境過於潮濕、悶熱,很容易就發芽。


地瓜即使發芽仍可食用 但營養價值及口感均會變差


至於地瓜(蕃薯)並不是「茄科植物」,即使發芽,也不會產生「茄鹼」神經毒物,因此,仍可食用,但此時,營養價值及口感均會變差,建議不要放太久,趁著新鮮時吃。


值得注意的是,馬鈴薯與地瓜都屬於根莖類食物,並非蔬菜,營養成分以澱粉為主,熱量較高,必須視為米飯、麵條等主食的一部分,否則吃多了,容易變胖。


更多NOW健康報導
▸肥胖族群染疫重症死亡風險倍增 減重補充斷食水健康瘦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老化是每一個人都得面臨的過程,但與其擔心快速老化,不如想辦法讓這個歷程發生得更慢且更精彩;作者莎拉‧加特弗萊德醫生在根據《抗老聖經》書中分享七週的抗老療程,除了根據親身經歷,也經由千人實證所設計出來,透過七週的療程,幫助人重新編寫基因且調整身體,並解除、預防和逆轉五種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有些人喜歡用棉花棒掏耳朵,享受酥麻略痛的感覺,不過,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指出,耳道具有天然保護功能,即使洗澡或游泳後耳道潮溼,也不可用棉花棒,一旦施力不慎,就可能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24歲劉小姐平常習慣用棉花棒清潔耳朵,日前耳內疼痛,並未就醫,持續2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50多歲男性(案444)及40多歲女性(案445),兩人為一對夫婦,分別於今(2020)年1月下旬及3月上旬至孟加拉工作,6月12日一同自孟加拉搭機至馬來西亞,並於13日自馬來西亞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年約40歲的張先生,不停咳嗽、流鼻水以及喉嚨痛約有2周的時間。由於持續性劇烈咳嗽,導致胸痛及睡眠不足。經過胸部X光的檢查顯示左下肺葉有肺炎合併肺積水,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2周後症狀明顯改善,但雙側胸壁疼痛的症狀卻並未好轉,仍然徹夜難眠,於是再次返診。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