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嚴峻,許多慢性病患不敢回診領藥,健保署啟動啟動「遠距通訊診療」2.0版,有就醫需求者可以上網掛號預約,醫師透過遠距視訊,評估病情、開立處方,目前已有4,0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通訊醫療服務。


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就醫民眾請先利用健保署全球資訊網,查詢自己住家附近是否有「視訊診療指定院所」。(圖/健保署提供)


此外,健保署另為慢性疾病患者設置「電話問診」,醫師經電話問診並錄音後,可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目前暫訂實施至110年5月28日止。「通訊診療」相當簡單,健保署公布4步驟,所有民眾均可使用視訊診療服務。


▸步驟1:就醫民眾請先利用健保署全球資訊網,查詢自己住家附近是否有「視訊診療指定院所」。


▸步驟2:透過電話預約視訊診療時間,並提供身分證字號,約定共同使用的視訊APP,並預先下載。


▸步驟3:待院所聯繫進行視訊診療。


▸步驟4:視訊診療完成後,請家屬攜帶健保卡至看診院所特定窗口(如得來速窗口)過卡、繳費、領藥,並領取第2、3次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或經院所同意後,由藥師送藥到府。


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視訊診療完成後,請家屬攜帶健保卡至看診院所特定窗口(如得來速窗口)過卡、繳費、領藥,並領取第2、3次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圖/健保署提供)


健保署表示,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2、3次領藥,可持健保卡及處方箋自行選擇至原看診院所或社區藥局領藥。


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鬆綁 慢性病複診病人通訊診療4步驟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2、3次領藥,鼓勵多利用社區藥局領藥,減少感染機會。(圖/健保署提供)


以北醫為例,這次共有心臟內科、胸腔內科、腎臟內科、腸胃內科、神經內科、新陳代謝科、風濕免疫科、泌尿科、神經外科、精神科、復健科、兒科、婦科等13個科別提供通訊診療服務,減少民眾進出醫療院所。


北醫附醫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說,病患可撥打諮詢專線,由遠距醫療中心護理師評估後協助安排看診時間,約診完成後以簡訊或E-mail提供民眾一組專用視訊網址。


民眾在約診時間透過視訊和醫師完成看診、開立處方,再請家屬或代理人持看診民眾健保卡,至醫院戶外專區完成過卡、批價及領藥處等流程,收費標準比照一般門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內疫情嚴峻! 李秉穎:憂最壞狀況1個月恐破千病例
▸「疾管家」開啟實聯制功能 掃描QR Code足跡全都錄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身體僵硬、步伐變慢可能不是衰老現象,而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帕金森氏症的診斷通常都是根據「動作障礙專家」經驗,初期常常被誤以為中風或關節退化等疾病,顫抖的症狀又有可能被誤為是自發性顫抖或者其他疾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與清華大學電機系李祈均教授團隊共同合作,結合醫療和A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熱愛自行車運動的石先生,休假與車友快樂騎乘時,為了閃躲突然衝出的小動物,不慎摔車飛了出去,導致腿部與肋骨骨折、胸部張力性氣胸,經救護車轉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創傷團隊為石先生緊急開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部杜雄醫師表示,胸部外傷致肋骨骨折是外傷急診常見的疾病,常發生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在2017年調查發現,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1.3%,與10年前比較,總失眠人口並未下降,尤其是高年長者和女性兩大群族,失眠比例都比以前高。然而,睡前服藥才安眠,但你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安眠藥嗎?若是特殊族群又該注意什麼?服用安眠藥...

閱讀詳情 »

吞嚥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周至少有3次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個高齡者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之吞嚥障礙。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副理事長王亭貴表示,年齡並不是導致吞嚥困難的主因,而是隨著年老而產生的中樞及周邊感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