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焦慮 身心門診患者增3成 醫教你緩解5方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疫情焦慮 身心門診患者增3成 醫教你緩解5方法

與疫情共存,現代人的焦慮究竟有多嚴重?一位30幾歲的上班族男性,疫情前懷抱著創業夢想與朋友一同開了餐飲店,卻被疫情這一波重創,不僅與合夥人經常爭執,除了易怒跟焦躁,同時也開始每晚失眠的狀態。另一個案例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求職方向與家人衝突,不僅常常感到焦慮不安,也有精神不濟的狀況。上述案例在求助門診後,經診斷發現都是為焦慮症。

心理影響生理  有指標症狀應就醫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妍安表示,新冠疫情之後,門診來求助的人增加不少,最明顯就是20~40歲的族群大約增加了3成,大多是與職場相關的問題造成困擾。除此之外,由於防疫期間長時間與家人相處,也讓衝突增加,以及擔心染疫問題的不安感,這些都是因為壓力引起的焦慮。

焦慮症通常一開始只是情緒上的表現,但漸漸的就會開始有生理症狀發生,如頭痛、心悸、口乾舌燥、噁心感、睡眠障礙(失眠或噩夢),當已經開始有重複性的想法,或者不斷重複某種行為如洗手等,若加上生理不適,就會建議要就醫。
在藥物治療上,焦慮症通常會是以抗焦慮藥物先做症狀緩解,其次會建議搭配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能夠透過對話釋放壓力,專業心理治療師也會幫助患者面對自我,改善過度負面的想法。

施妍安醫師提出幾項檢視標準,包括:
一、焦慮擔憂的狀況已經影響正常生活,包括人與人互動、工作上表現,或者已經長時間已經無法正常睡眠。
二、焦慮與擔憂,伴隨一些身體其他反應,像是坐立不安、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疲倦、容易動怒、肌肉緊繃等,至少包含以上三項。
三、如果在原來擔憂的事情以外,連帶一些活動或者日常小事的發生都已經有過度擔憂的狀況,且這樣的情形已經超過半年,幾乎有症狀比沒有症狀多,那幾乎就可判定為有焦慮症。

醫師提供減緩焦慮五大思維
施妍安醫師也提供幾個思維來調適自我:
一、轉移注意力:如培養運動習慣,維持生活規律性。
二、找朋友聊天,除了能夠針對焦慮的事件如工作多點機會外,也能有些支援管道。
三、提升競爭力:思考培養自己能力的方法,疫情期間的線上課程都能善加利用。
四、給自己多點耐性:允許自己犯錯,找機會多了解內心所想要的,找尋自我定位。
五、培養正向思考:給自己多點信心喊話,並建立方向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記者 王一軒/竹市 報導】隨著全台Covid-19疫情延燒,各醫院及各地篩檢站之採檢量暴增。為因應龐大的採檢需求,新竹臺大分院於今(7)日引進目前國內最新、最快速的「高通量全自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系統」,此系統之檢驗流程全程自動化,採用機械手臂進行操作,載入專屬檢體編號,可避免因人為誤差造成的...

閱讀詳情 »

【記者 倪玉濱/竹市 報導】 近期發生高科技廠外籍移工群聚染疫事件,科技部吳政忠部長緊急召集竹、中、南科管理局研商因應對策,其中竹科管理局已與新竹市政府合作設立竹科移工篩檢站,經國軍協助快速整備下,於6月5日啟用,讓園區移工就近、分流篩檢。 移工群聚染疫事件發生後,科學園區廠商針對廠內移工快篩需求...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王百佑報導 美商基諾華生技公司 (Geninova Biotech Inc)於6/3捐贈增強免疫調控的專利營養保健品給內湖三軍總醫院等醫療院所,幫助在第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和新冠肺炎患者醫護人員一起對抗新冠肺炎。 為了感謝基諾華生技的愛心捐助、齊心抗疫,三軍總醫院王智弘院長、外科部主任戴念...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隨著全台Covid-19疫情延燒,各醫院及各地篩檢站之採檢量暴增。為因應龐大的採檢需求,新竹臺大分院於今(6/4)日引進目前國內最新、最快速的「高通量全自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系統」,這套檢驗利器每日最大檢驗量可達1,440個檢體,加入防疫工作行列後,連同之前三院區的檢驗總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