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當前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社交疏離?

疫情當前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社交疏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疫情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根據美國梅奧診所醫學中心(mayoclinic)的指引,許多家庭待在待在家裡上班、上學,沒有辦法外出與親友相處,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這些變化可以引起孤獨感,對此,可以多引導孩子,鼓勵孩子與親朋好友通話聯繫,舒緩他們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這一次疫情挑戰也可能幫助孩子的個人成長,並更好地應對未來的障礙。

疫情拉開人們距離 協助孩子應對疏離

疫情帶來社交距離,兒童和青少年的產生孤獨感也很令人擔憂,因為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往往更難以傳達自己的感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不能依靠熟悉的方式與同齡夥伴建立歸屬感,尤其同伴是幫助孩子們發展個人身份非常重要關鍵,疫情也可能使兒童現有的心理健康狀況惡化。

鼓勵與朋友共度時光 視訊通話聯繫情感

幫助孩子應對社交疏遠而產生的孤獨感,最安全方式是通過視頻或電話聊天,建議讓他們與親朋好友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從中獲得到更多支持。疫情期間,孩子們可能比平時有更多的空閒。他們可能喜歡發短信或找朋友一起玩線上遊戲,此時家長需暫時放寬關於孩子的每日時間限制,可以多邀請家庭成員、親戚朋友一起打電話或視頻聊天保持聯繫,或是說些故事給來他們聽。

趁空檔關心孩子 聆聽曾經失落感受   

在疫情艱難的時期,孩子們與重要的照顧者建立緊密可靠關係很重要的。家長可以利用機會花更多的時間陪他們。其實,你的孩子曾經可能對錯過重要的活動(例如生日聚會)感到難過。此時,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失落,詢問他的感受,並聆聽它們的想法,請他們書寫曾經對某些人、地方或事件的失落的想法,並不對其感受做任何假設及評斷。了解他們會如何應對這些損失,想想是否未來有機會舉辦不同類型的生日慶祝會或是疫情結束後可以一起做些事情來彌補。

家中做有趣活動 激發孩子創造力

此外,鼓勵孩子的獨特創造力,在家裡透過閱讀、創作音樂、烘烤、繪畫、寫作、種植花園等來找到靈感。或是邀請孩子分享一些喜歡熱衷的話題,並與朋友分享他們學到的東西,激勵孩子有更多的創造力。養寵物也是孩子很好的陪伴,免受孤獨感的影響,使孩子感到舒適及社會支持,尤其疫情當前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延伸閱讀】

全台停課震撼彈! 真的有必要?專家這樣說

防疫停課不停學 5點舒緩家長焦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1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放射科主任 吳明基醫師 & 醫學影像部主任 沈昭諭醫師 聯訪一名高齡93歲的阿嬤,因說話口齒不清送醫,確診為左側中大腦動脈阻塞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進行顱內動脈取栓術術後,雖有中風的後遺症,但能自行下床、如廁,保有基本自理能力。另一名6旬中年男性,有糖尿病及心律不整病史,因意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外電報導】打鼾,是人之常情,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有的人特別嚴重,有的人可能只是出現一兩次,特別是在感冒或過敏時鼻腔阻塞,或是當睡覺時舌頭、上顎和喉嚨等部位肌肉放鬆,不知不覺空氣從這些軟組織裡通過,導致震動發出鼾聲。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系講師、睡眠專家Rebbeca Robbi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3)日宣布,符合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例如正在做化療、血液透析,以及器官移植者,需在完成2劑疫苗施打後,至少25天以後,需要施打「基礎加強劑」以增加免疫力,降低風險。 近日Omicron在歐美肆虐,使多國需要在封城中度過聖誕佳節,國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在明年元旦起,特定場所的員工須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後才可上工,但國內有1,500人參加過聯亞的「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計畫」,部分人甚至打過3劑;如需施打國內EUA認可疫苗才可上工,等於是在短時間內打了5劑!對此,指揮中心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