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苗接種後焦慮副作用 別忽略可能是心理健康出了狀況

疫苗接種後焦慮副作用 別忽略可能是心理健康出了狀況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35歲、個性開朗的葉小姐日前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兩周未緩解,她認為是疫苗副作用造成的而到診所就醫,可是接受一系列的心臟與胸腔檢查後都發現沒有明顯問題。查無原因令葉小姐非常煩惱,她仍然覺得是疫苗導致自己不舒服,擔心自己會不會是好不了的嚴重後遺症,這股壓力導致她情緒低落,甚至吃不下、睡不著,最後被介紹到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


打完疫苗後焦慮無法排解 更嚴重者恐演變成身心疾病


陳文建醫師診斷葉小姐後,發現為壓力下的焦慮反應,認為應與她對疫苗副作用的過度擔心有關,進而從容易恐慌進展為憂鬱症狀,心理與生理又互相影響;他開立藥物調整病患心情,3個禮拜後,葉小姐心情明顯放鬆,身體的不適也得到緩解。


新冠肺炎疫苗為這兩年研發出的新型疫苗,其副作用因不同廠牌、個人體質而異,面對這股不確定性,民眾懷抱擔憂是正常的,但部分容易焦慮的民眾若未適時排解這份不安,嚴重者可能影響心理健康。陳文建表示,近來門診增加許多對疫苗副作用感到憂慮的患者,此類患者多是在接種後,對身體的小變化變得敏感,或因不舒服的感覺遲遲未緩解,而越來越擔心,常見於本身是焦慮體質或是性格屬易操煩、緊張者。


但不是所有對疫苗副作用感到焦慮的人都是心理問題,陳文建強調,如果施打完疫苗的不適遲遲未恢復,又檢查不出問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演變成吃不下、睡不著時,就要小心同時有身心疾患的可能。


心情低落2個禮拜是警訊 過度焦慮產生的身心問題


以典型的恐慌症和憂鬱症為例,前者常會放大身體的各種訊號而焦慮不已,症狀至少持續1個月,後者則是持續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兩個禮拜,並常有睡眠、胃口改變或負面思考。因此當病患因不明原因的身體症狀如:胸悶、心悸、腸胃不適或極度擔心來到身心醫學科求診,醫師會先回顧是否已先做過相關專科檢查,再依病人情況診斷、治療。若像葉小姐般,查無身體病症,但過度擔憂造成的情緒反應已嚴重影響生活者,便可嘗試情緒調整或用放鬆藥物緩解憂鬱、焦慮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必要時,亦可輔以心理諮商治療。


人們對壓力事件的情緒反應通常是一時的,壓力過後就會緩解,2021年的國外研究就指出,接種疫苗後大部分民眾的心理健康是有進步的,這可能與對於疫情的害怕減低、施打疫苗後能恢復許多日常作息、活動與工作有關,但仍有部分民眾會需要心理諮商或身心科治療的協助。


陳文建醫師提醒民眾,維持正常作息,培養一兩個放鬆習慣如:運動、聽音樂、腹式呼吸等,都是舒緩身心的不二法門,但若已察覺疫情、疫苗的新聞資訊會使自己感到焦慮,除了尋找可信的資訊來源、與信任的醫師討論外,可適度減少相關資訊的過度接觸,以免增加心理負擔。常理來說,疫苗副作用不會持續太久,因此當專科檢查排除生理問題卻仍有不適時,可與醫師討論是否安排身心醫學科就醫,確認是否為心理壓力所導致。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早上醒來喉嚨乾是感冒? 鼻過敏導致慣用口呼吸惹的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很多人都有睫毛倒插的經驗,有時稍微費點工夫就可拿出,但痛起來真的是要人命!眼科醫師指出,目前醫界對於嚴重倒睫毛的治療,仍視為一個棘手的難題,但不管如何,只要角膜有慢性或嚴重受損,積極治療鐵定是必需的!因為保守的觀察及定期拔睫毛常無法抑止病情的惡化,手術通常是必要的手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來自雲南的11歲楊小妹,患有顏面神經纖維瘤,導致右半臉嚴重浮腫、變形,右眼也因此失明,造成生活上非常不便,還遭受到同學譏笑「怪臉」;直到2年前,楊小妹來台接受長庚醫療團隊協助,切除腫瘤、裝上義眼、植上眉毛,前後歷經6次手術,如今楊小妹換上一張新的臉,變得開朗許多,也不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當孩子都長大結婚有了孩子,你有想過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嗎?今年83歲的陳貴枝住在嘉義大林,自從大林慈濟醫院啟業後,幾乎每天都會到醫院報到做志工,親切的問候、導引前來看病的患者,14年來總服務時數更高達1萬4591小時!熱心助人的精神令人感佩!大林慈濟醫院表示,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又有寒流來襲!氣象局表示,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一直到10日全台都將籠罩在攝氏11度左右的寒風刺骨中。國健署除了提醒民眾要注意保暖、預防急性心臟病和中風發作外,也提醒大家要謹記「FAST」口訣,辨別中風症狀,才能把握搶救中風的黃金三小時!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國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