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苗接種現場實習 醫學生上了寶貴一課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疫苗接種現場實習 醫學生上了寶貴一課

疫情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高雄醫學大學一群實習醫學生,日前到高雄巨蛋新冠肺炎疫苗注射站學習,看到很多老人家、孕婦擔心疫苗副作用,經同學的傾聽、解說及安撫下,一個個神情轉憂為喜,順利完成這世紀之針。一名醫學生有感而發說:「我們不見得需要成為最厲害的醫師,但一定要成為病患『最需要』的醫師!」 

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實習課程,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楊仁宏說,「體驗學習」對醫學生是很寶貴的經驗,但疫情期間醫療降載,教學及會議也多改為視訊,醫學生因此少了很多與師長及病人互動的學習機會。加上疫情嚴峻,可能一輩子才碰上一次,不希望醫學生只當個旁觀者,因此發起招募實習醫學生至參與疫苗施打的現場體驗,透過服務是一個非常難的觀摩學習機會。

「不見得要最厲害,要成為病患最需要的醫師」
短短4天即招募到25名6年級實習醫學生踴躍參與,行前幾位老師除了教學生認識各種疫苗的保護力、副作用及禁忌外,並指導如何與醫療團隊合作。醫學生周秉叡說,他感受最深的是與民眾互動,從解釋填單、問診、注射到衛教,每次都有不一樣的問題,有些人甚至質疑疫苗的保護力,需要他們一一解釋,對他而言,正是磨練醫病溝通的好機會。

大開眼界的黃馨誼同學說,她很佩服醫療人員在這麼短時間內,將流程規劃得井然有序、施打快速,不致造成病患群聚。莊宜安同學說,面臨如此嚴峻的疫情危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將來正式成為醫師時,有可能面臨更加難以應付的新興的傳染病,期望自己小小的努力能夠減輕大家的負擔。

施朝貴同學原本擔心疫苗知識準備不足會被民眾問倒,後來發現多數時間花在教民眾如何填寫資料、解釋資料;疫苗問題則多由醫師問診時解答,他很佩服醫師不斷更新新知,還要注意注射順序政策,讓他在面對群眾衛教時更有自信。

體認對識字不多、認知功能較差者應更耐心協助
李敏榕同學曾遇到外籍移工、配偶及孕婦等特殊族群,在填寫同意書上,花更多的耐心與解釋;而孕婦要注意與其他疫苗錯開,讓她對於疫苗更多了幾分瞭解。廖敍丞同學對於識字不多、或認知功能較差的民眾,也多花多時間協助填寫小黃卡及評估意願書;對於打針焦慮的民眾則給予不斷安撫。

工作結束後,同學們拆下面罩與口罩發現耳朵和額頭都痛了一陣子。但比起病房中使用呼吸器面罩的病人,這點小傷算什麼?謝怡徹同學說,這場世紀之疫,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醫學生從問診填單到注射衛教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熟悉,面對民眾各種疑慮也要能臨機應變,經由這場震撼教育,讓同學們有了更寶貴的收穫。大家共同的心聲是,「同島一命,期盼疫情及早退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一、 體質易變酸的幾種行為1、熬夜__體質變酸!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會改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盡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熬夜時不要吃肉,盡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不至於...

閱讀詳情 »

圖說:身體發出需要進食的錯覺,其實你根本就不餓。(圖片擷取自flickr,作者Corie Howell)欣傳媒肚子餓就該吃東西,小心喔,有時候只是一場誤會!你的飢餓感真的是肚子餓,還是只是一種想吃的食慾而已,小心不要被身體給騙到了。以下7種身體發出需要進食的錯覺,其實你根本就不餓。身體缺水國外研究表...

閱讀詳情 »

每個人都是癌症候選人,不見得年輕人就不會被癌症找上。奇美醫院柳營分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聰認為,「學會辨識癌症警訊,一輩子都受用,不只用在自己,也能幫家人、朋友注意。」只要有以下10個癌症警訊,就應該提高警覺,不管你多年輕。■摸到硬塊:不論是乳房、睪丸或其他部位,摸到腫脹、增厚或硬塊,要馬上找醫生診斷...

閱讀詳情 »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唐志聰醫生編寫 :《人,只要脾、肝、大腸、腎四個功能健康,就能永遠離開癌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  脾,一定要健康。如果有病,就先恢復脾的功能。每天三餐,五穀雜糧一定要佔總飲食的 50%,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雜糧就是紅豆、黃豆、綠豆、薏仁,這些都是雜糧類,蓮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