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病人吃「魚油」不再花錢又沒效果了! 食藥署放寬含量上限5公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病人、無法進食的特定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額外補充營養成分,多數得依賴市售罐裝的「特定疾病配方食品」產品,其中魚油就是重要成分之一,但現行規定每日食用量(EPA及DHA總量)為2公克以下,對這些病人的實際營養需求遠遠不足,食藥署今(28)日正式公告放寬限量,提高到有效果的5公克。

食藥署現行規定,僅規範魚油作為一般食品原料時,每日食用量以所含EPA及DHA總量計,為2公克以下。這種「一刀切」的作法,讓部分有特殊需求的病人吃了等於白吃。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魚油原料的來源須為傳統可供食用魚類,過去是考量一般人仍會從其他日常飲食來源攝取到EPA及DHA,才訂定每日限量為2公克以下,但有極少數的民眾,如癌症病人,以及因特定疾病無法進食或吸收能力差的患者,這樣的量,仍不足滿足其維持體力、營養支持所需。

廖家鼎說,食藥署經參考國際研究,若提高限量到5公克,對這一些有特殊需求者的營養支持比較有利,因此同意放寬,並自即日起公告修正「食品原料魚油之使用限制」。他強調,儘管大量攝取魚油可能自發性出血的風險,但歐洲食品安全局研究顯示,5公克以下為安全劑量,而一般人單靠日常飲食及營養補充品要吃到危險劑量並不容易。

新制規定,特定疾病患可能因為生理功能失調,導致無法進食、消化、吸收或代謝一般食品或食品中特定營養成分,或醫學上認定有其他特殊營養需求,且不易透過日常飲食調整所獲取,加上依據其適用對象特別加工或配製之「特定疾病配方食品」,須經衛福部查驗登記並發給許可文件,所以其魚油原料的每日食用量以EPA及DHA總量計,為5公克以下。

食藥署強調,新規定正式施行之後,經查獲食品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相關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規定,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冬季「哮吼」發威!病童爆增2.6倍 「咳嗽類似狗吠」恐住院大警訊

近視一夜暴增「350變1100度」! 登山男不是高山症竟是這原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是覺得喉嚨有異物的感覺,當心其實有可能是「臆球症」上身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趙國卿指出,近幾年來在門診,常見病人抱怨喉嚨有異物感,偏偏經過詳細檢查後,在消化道和喉部都沒有什麼異常的發現,往往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鼻涕倒流」、「慢性咽喉炎」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之下,小病直衝醫學中心急診的就醫趨勢明顯減少,奇美醫學中心觀察,去年4月至今年1月因急性腸胃炎到急診求治的人次都未超過500人次,不過,今年2月急性腸胃炎至急診就醫卻高達572人次,3月也有528人次,醫師認為,背後原因可能跟民眾只使用酒精乾洗手而疏於用肥皂溼洗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中一名45歲的老菸槍,菸癮長達30年,平常就常乾咳,最近更發現自己的痰中帶血,還出現有後背痛的症狀,短短兩個月就暴瘦十多公斤,就醫切片檢查後,確診為分化不良的肺腺癌,還好醫療團隊先給予化放療縮小腫瘤,再以手術切除,術後腫瘤幾乎連根拔除,持續復健治療,近期內就可望順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不到指揮官陳時中預估的4月底,本土確診病例單日已破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128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09例本土個案及75例境外移入(6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新北市依舊是最大重災區,新增多達328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