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癌症化放療後免疫下降 中醫輔助修復存活率增

癌症化療引起的副作用,除了常見的癌因性疲憊症外,還包括食不知味、嘔吐、頭暈腹瀉、便秘、手足發麻、掉髮、記憶力減退等問題。中醫師陳瑞聲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些副作用,主要是因為體內受到化療藥物影響,造成骨髓抑制,使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此時若輔以中醫保護骨髓黏膜及造血功能,便能補足患者抗癌體力、減輕副作用,讓化療之路不再艱辛,成為抗癌重點之一。

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害正常細胞,由於化療藥物無法辨識器官位置,累積幾次化療後,容易殺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每次化療前的抽血檢查,如果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指數低於化療標準值,患者將難以繼續接受化療,甚至療程可能被迫中斷,影響抗癌療效。西醫在治療時,白血球不足可打生長激素;血紅素及血小板不足可以輸血補充。不過僅能單向提升,沒有藥物能針對骨髓黏膜及恢復骨髓受傷造血細胞功能加以修復,所以補充後很快就消耗殆盡,對副作用的減輕難以發揮功效。

中醫對骨髓造血功能不足引起的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低下,可透過服用護髓解毒湯改善,在每1次化療的半衰期服用,可快速保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功能,減輕化療藥物的入侵,避免累積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的傷害。陳瑞聲就中醫臨床經驗發現,化療病人接受護髓解毒湯的輔助後,癌因性疲憊症獲得改善,抽血檢驗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3項指數同時上升,都往正常標準靠近。

陳瑞聲提到,治病求其因,只有病患的免疫功能恢復正常,副作用才會真正得到減輕。當血小板增加,就能止血,快速癒合黏膜傷口;白血球正常時,就能保護身體,減少感染及敗血症的發生;血紅素增加可快速供應全身血液循環運作,恢復供應營養功能,才能真正使身體減輕痛苦,達到減輕副作用的目的。

分析癌症死因,化療無效占一部分,另一方面則是為免疫功能無法恢復,最後因體內大量出血、敗血症、急性肺部感染及器官衰竭等問題死亡。中醫護髓解毒湯能提高抗癌療效,不與化療藥物衝突;完全中草藥熬製而成,不具副作用,當免疫功能提高,可減少敗血症發生,降低死亡率,同時快速修復傷口;臨床顯示,可減輕化療副作用症狀8成,讓病人輕鬆面對化療不再恐懼。

陳瑞聲提醒癌友要特別注意骨髓抑制狀況並及早改善,事實上中藥也有治療黃金期,如果症狀惡化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此外,化療後的飲食應避免加工食品及噴灑過農藥、有生長激素或調節素的產品。同時也要杜絕癌症營養的供應者,不讓體內毒素有機可乘,如此才能防止癌症的擴散、轉移或復發。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現代人對微笑和牙齒美觀越來越重視,不少人透過牙科全瓷美白白貼片改善笑容。而什麼是全瓷貼片貼片?什麼樣口腔狀況透過貼片療程才能有效地改善微笑曲線?透過當代牙醫數位一日美齒中心醫師張志漢的解析,讓民眾更加瞭解全瓷美白貼片的作用機制和臨床上的適應症。 張志漢說明,全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孩換牙,看到搖搖欲墜的乳牙,不少爸媽習慣自己動手來,反而去給牙醫拔的人才是少數,但在家拔牙一有不慎可不得了!11歲的洪小弟因為臼齒鬆動,家人以傳統的綁線方式幫他拔牙,但過程中洪小弟害怕掙扎,拔下的牙齒竟不翼而飛,原以為是被吞下肚了,上廁所排出來就沒事,沒想到後續出現...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第一階段今(1)日開始施打,由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等11類人先開打。疾管署再度提醒民眾,如果要同時接種新冠肺炎及流感兩種疫苗,接種間隔時間應至少7天,才能避免發生疫苗接種不良事件時無法釐清。 疾管署上午舉辦「讓健康與我們同在一起」11...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全力響應今年衛福部病人安全週主題「孕產兒安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別舉辦系列衛教宣導、互動活動等,讓孕產婦深入了解孕期用藥和產後調理、新生兒用藥安全。院長陳自諒表示,為了保障孕產婦和幼兒安全,一定要「停/看/聽/選/用」,停偏方,看醫師,聽仔細,選合格,用對藥。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