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癌症病人該不該打新冠疫苗? 6大疑問癌症專家一一解惑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一夕大爆發,打疫苗瞬間變成全民關注的焦點,但有一群人卻擔心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接種疫苗?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暨附設醫院癌症副院長李冠德觀察,近2周癌症門診中,最熱門的問題就是癌症病人頻頻詢問自己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

癌症屬重大傷病,目前癌症病人被列為第9類優先接種族群,儘管在國內疫苗還不充裕的當下,尚無法優先接種,但應該在全民大規模接種之前,先有正確觀念。

李冠德表示,綜合目前現有的醫學證據,癌症病人均應接種疫苗,他們的家庭接觸者亦然,不過,要注意的是,每一個癌症病人接種的時間點會因為罹患癌別、接受療程有所不同,建議與醫師討論,於適合時機完成疫苗接種,才能確實保護自己。

李冠德進一步整理病人及家屬常見的6類問題,根據近期美國頂尖血液病和腫瘤科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提供的接種建議以及現有醫學證據,一一解答如下:

Q1 癌症病人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答案是肯定。大型研究證實癌症病人發生COVID-19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和死亡率很高,癌症病人屬於免疫力低的族群,一旦感染,病毒脫落的時間較長、產生變種病毒的機率也較一般人大,因此為癌症病人接種疫苗會同時帶來社會效益。美國的專家委員會強烈認為所有癌症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庭接觸者均應「優先」接種 COVID-19 疫苗。

Q2 化學治療期間能接種COVID-19疫苗嗎?
答案是肯定,至於接種時間點須視癌別而定。
1.實體腫瘤病人(例如乳癌,大腸癌,肺癌等)接受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中性白血球低下時間通常不會太久,專家認為不會影響疫苗的免疫反應,化療期間的任何時間均可接種疫苗,不必為了疫苗而停止化療或標靶,若能選擇在白血球上升時接種疫苗會更好。
2.血液癌病人(例如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癌等),通常會接受較強度化療及白血球增生劑,因此建議應延遲疫苗接種,直至中性白血球數目恢復。若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異體或自體)者,建議至少要三個月後才能進行疫苗接種。

Q3 免疫治療期間能接種COVID-19疫苗嗎?
答案是肯定。接受目前最熱門的檢查點抑制劑(例如PD-1或PDL-1)免疫治療的癌症病人,由於檢查點抑制劑會造成T細胞免疫增強,在學理上疫苗的副作用可能會增加,但目前還沒有相關臨床數據。因此專家建議,可於打針的同一天或任何時間接種疫苗。

Q4 接受放射治療或手術後能接種COVID-19疫苗嗎?
答案是肯定。
1.放射治療期間的任何時間均可接種疫苗。
2.手術後病人因術後容易有發燒現象,為了使副作用可以正確歸因於手術或疫苗接種,建議術後至少7到14天後才接種疫苗。若接受脾臟切除手術,有可能導致免疫抑制狀態,建議術後至少14到21天後才接種疫苗。

Q5 COVID-19疫苗可以和其他的疫苗一起施打嗎?
答案是須間隔。
COVID-19疫苗應比其他的疫苗(例如流感,肺炎疫苗)更優先接種;建議COVID-19疫苗和其他的疫苗之間需間隔14天。

Q6 疫苗原理及對癌症病人的保護力?
1.mRNA疫苗:輝瑞/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
mRNA疫苗完全不含活病毒,對罹患癌症等免疫抑制病人不會造成直接的安全風險,保護力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達16%病人接種後會有「暫時性」局部淋巴腫大,因此建議電腦斷層或正子掃描等腫瘤評估時程盡量安排在接種第二劑疫苗結束後六週,以免誤當成腫瘤轉移。
2.腺病毒載體疫苗:嬌生/Johnson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
雖然腺病毒載體疫苗在癌症病人尚沒有足夠安全性數據,但腺病毒載體已被修改以使其無法複製,癌症病人應可安全使用。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居家辦公越睡越健康! 防疫期間的「午覺對策」睡對姿勢、時間點

「脫光光奔出病房…」自己渾然不知 確診者隔離隔出加護病房症候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北市今天新增122例本土確診加上校正回歸,柯文哲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根據疫情趨緩,目前台北市沒有四級封城的風險,不過目前管制的狀況到底要維持多久?柯文哲坦言,疫苗還是最終解決方案,如果現況還要再拖3個月,餐廳停止內用、服務業也停班,餓死恐比病死多。柯文哲表示,雖然現在疫情趨緩,但一放鬆馬上確診人數...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274例本土、73例校正回歸與15例死亡,其中彰化縣新增10例。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在先前確診的案件中,有5例感染源待查,現在有1人已經找出來了,是一名65歲的男性,其坦承有北部阿公店的活動史。葉彥伯說,此個案後來在5/25-5/27獨自駕車旅遊「環台灣」,去到南投、嘉義、雲林、台南、高雄...

閱讀詳情 »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為防傳統市場群聚買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各縣市政府近日也陸續實施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分流管制,對於台北市是否會跟進?柯文哲表示,目前已讓各市場自治會實行減攤,未來先觀察2天,看情況再改變策略,目前不會跟進其他縣市的身分證分流買菜制度。柯文哲表示,一直以...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宣布新增274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73例,總計347例,其中台北市122例。稍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將於15時30分召開北市疫情記者會,說明目前的疫情發展與台北最新防疫政策。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