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發病一週傳染力最強 71型腸病毒症狀報你知

發病一週傳染力最強 71型腸病毒症狀報你知

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學童間密切互動易使腸病毒於校園間傳播,並可能成為家庭與社區間疫情傳播的橋樑,導致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開學期間,已經新增多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疾管署提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人員,務必加強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並落實正確勤洗手與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幼童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腸病毒71型感染的併發症 主要會出現腦炎與心肺衰竭
疾管署統計,近期國內腸病毒輕症疫情持續上升,仍處流行高峰期,今年累計3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感染腸病毒71型有25例。腸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現,包括手足口病與疹性咽峽炎,其中腸病毒71型感染的併發症特別厲害,主要會出現腦炎與心肺衰竭,有很高的死亡率。腸病毒71型感染有一些特殊的症狀,例如:手腳水泡與紅疹特別小、大部份出現在小於5歲的兒童、通常有持續昏睡、持續嘔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肌躍型抽搐)症狀。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
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腸病毒的風險,但一般人感染後,多為無症狀或僅有輕微感冒症狀,因此容易忽略它,許多人已感染卻不自知仍四處趴趴走。更危險的是,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就具傳染性,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嬰幼兒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遭受感染。

照護腸病毒病童 4大注意事項
疾管署再次呼籲,目前為腸病毒流行期間,如要清除手上的病毒和細菌,民眾應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及教導幼兒落實正確勤洗手。照護腸病毒病童注意事項:
1、確實做到隔離:讓病童應居家隔離與充分休息,避免前往學校或公共場合,以免交互感染。
2、適量補充水分:若孩子因為發燒、嘔吐、胃口不佳而脫水,應多喝水平衡身體的電解質,嚴重多水需經醫師評估給予點滴注射治療。
3、可吃冰涼食物:口腔因腸病毒造成潰爛而疼痛,應避免熱食、刺激性的食物,可選擇易吞嚥的與可增加食慾的食物,如:果凍、布丁、冰淇淋、冷稀飯、冰地瓜。
4、加強個人衛生:需正確使用「濕、搓、沖、捧、擦」方式洗手及勤洗手。

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一旦發現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大醫院治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乳癌轉移勿放棄 配合中醫治療大有改善空間

怕化療不敢回診!熟女乳癌復發 CDK4/6抑制劑助重生

太熱!異位性皮膚炎抓到破皮流血 空調師傅憂鬱難工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肝癌位居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發生率為第四位,其中肝細胞癌為原發性肝癌中最為常見的,其次則為肝內膽管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一般外科主任黃俊傑指出,治療上,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是否適合切除,仍須評估病患的健康狀況,以及考量腫瘤的位置需要切除多少肝臟、切除後剩餘肝臟的功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急診中常見先昏後倒的病患,像因中風、腦瘤或因腦膿瘍等疾病造成一側無力等的中老年人,常因此癲癇發作甚至昏迷,之後才發生外傷事件,需仰賴急診醫師仔細的神經學身體檢查與正確判讀腦部影像;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廖俊智指出,但若只看到外傷性硬腦膜下出血,而忽略腦內病變,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59歲的李先生,喜愛喝烈酒近數十年,近日出現吞嚥卡卡的感覺,且持續數週,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洪宗民診斷後,確診罹患第三期食道癌。他因為擔心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在與醫師討論後,接受新式「強度調控質子治療」,治療完成後6個月回診檢查顯示,腫瘤沒有復發,內視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血尿可分為無痛性及疼痛性兩種,通常無痛性與尿路腫瘤相關,出現疼痛則與尿路結石或發炎引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一旦出現血尿且無疼痛感時,就應提高警覺,若是演變成伴隨疲倦、貧血、體重減輕,甚至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恐是泌尿上皮癌晚期徵兆,不得輕忽嚴重性。6...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