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模糊 可能是選錯人工水晶體惹禍

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模糊 可能是選錯人工水晶體惹禍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智慧型手機不離身,電視、電腦、平板等3C產品更是隨處可見,導致白內障患者年齡逐漸下降,但別以為進行白內障手術後,視力能和常人無異,植入的人工水晶體不同,眼前的「視界」可是大不相同!

 

1名年約56歲的卡車司機在1年前雙眼出現白內障,當時該名司機考量到預算問題,先針對狀況較嚴重的左眼接受手術治療,植入了一般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使用至今年(2020年)初,常覺得開車時看不清儀表板上的數字,上個月進行右眼白內障手術時,選擇植入新一代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不僅遠處看得一清二楚,儀表板上跳動的數字也比左眼所見清楚多了,讓他大呼解決了1年來的困擾。

 

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患者一旦確診罹患白內障,可選擇採用微創手術將白內障吸出,傷口僅0.2公分,再植入適當的人工水晶體,在選擇人工水晶體時,因非球面設計的人工水晶體在昏暗的地方視力表現相較敏銳且清晰,是白內障患者優先考慮的類型。待手術完成後,患者即可恢復正常生活,約1周左右可發揮人工水晶體的完整功能、回復正常視力。

 

陳逸川說明,傳統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擁有遠距離視力清晰、夜間不易眩光等優點,缺點是看60公分左右的中距離文字較模糊,近距離則需要配戴老花眼鏡;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看得清楚遠、中、近距離,但價格比單焦點水晶體高,且夜間容易產生光暈和眩光的狀況,因此較不適合夜間需要開車的人。

 

隨著醫療科技及光學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功能越來越多元,醫師指出,新一代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不僅可看清遠處,並且仍維持比多焦點價格低的優勢,更改良了中距離視力不清的缺點,雖近距離需要配戴老花眼鏡,但仍適合夜間活動頻繁者、朝九晚五的通勤族、自駕族、家庭主婦,或者需要使用電腦工作的人,增加生活上的便利性,以及開車時的安全性。

 

陳逸川提醒,若白內障患者想採用以上多功能的高階人工水晶體,須經專業眼科醫師評估視網膜的健康狀況,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眼疾的患者恐不合適,因此患者須綜合考量個人視力、視網膜健康狀況、角膜、職業、作息和預算等條件,和醫師討論後,才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水晶體。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整理包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春夏時分是花粉散佈的季節,加上時而有寒流報到,氣溫忽高忽低,都是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促發因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明安表示,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患者通常都自知各別的敏感物質,應攜帶口罩或做好保暖,若氣喘反覆發作,支氣管恐成為不可回復的「硬橡皮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3C產品崛起,市面上充斥著許多相關產品,而閱讀的書籍,從傳統的印刷書漸漸變成電子書。電子書不占空間且攜帶方便,且孩子容易被3C產品的聲光與畫面所吸引。美國研究指出,在親子互動中,印刷書較易使親子在共讀時,將重點放在故事本身,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有較多幫助。電子和實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6歲吳姓小弟,因發燒伴隨嘔吐、腹痛等症狀,來到兒科門診就醫。經過醫師理學檢查,眼白明顯偏黃略有黃疸徵兆,而且沒有下痢狀況,立即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是膽囊囊腫。診治該案例的樂生療養院兒科醫師張瑩雯表示,膽道囊腫是膽道有一段擴大形成囊腫,需立即醫療處置。兒童腹痛 小...

閱讀詳情 »

文 / 《經理人月刊》張良姿 說到健康,除了運動,維持身體機能的飲食更不容忽視。至於怎麼吃才對身體有益? 《這樣吃,會變有錢》提及,成功人士認為,每天順暢排便,血液得到淨化,身體就不容易疲勞,頭腦也會變清楚。 因此他們會吃發酵食品(如味噌、起司、優格等)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豆穀類、蔬菜、菇類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