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模糊 可能是選錯人工水晶體惹禍

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模糊 可能是選錯人工水晶體惹禍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智慧型手機不離身,電視、電腦、平板等3C產品更是隨處可見,導致白內障患者年齡逐漸下降,但別以為進行白內障手術後,視力能和常人無異,植入的人工水晶體不同,眼前的「視界」可是大不相同!

 

1名年約56歲的卡車司機在1年前雙眼出現白內障,當時該名司機考量到預算問題,先針對狀況較嚴重的左眼接受手術治療,植入了一般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使用至今年(2020年)初,常覺得開車時看不清儀表板上的數字,上個月進行右眼白內障手術時,選擇植入新一代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不僅遠處看得一清二楚,儀表板上跳動的數字也比左眼所見清楚多了,讓他大呼解決了1年來的困擾。

 

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患者一旦確診罹患白內障,可選擇採用微創手術將白內障吸出,傷口僅0.2公分,再植入適當的人工水晶體,在選擇人工水晶體時,因非球面設計的人工水晶體在昏暗的地方視力表現相較敏銳且清晰,是白內障患者優先考慮的類型。待手術完成後,患者即可恢復正常生活,約1周左右可發揮人工水晶體的完整功能、回復正常視力。

 

陳逸川說明,傳統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擁有遠距離視力清晰、夜間不易眩光等優點,缺點是看60公分左右的中距離文字較模糊,近距離則需要配戴老花眼鏡;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看得清楚遠、中、近距離,但價格比單焦點水晶體高,且夜間容易產生光暈和眩光的狀況,因此較不適合夜間需要開車的人。

 

隨著醫療科技及光學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功能越來越多元,醫師指出,新一代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不僅可看清遠處,並且仍維持比多焦點價格低的優勢,更改良了中距離視力不清的缺點,雖近距離需要配戴老花眼鏡,但仍適合夜間活動頻繁者、朝九晚五的通勤族、自駕族、家庭主婦,或者需要使用電腦工作的人,增加生活上的便利性,以及開車時的安全性。

 

陳逸川提醒,若白內障患者想採用以上多功能的高階人工水晶體,須經專業眼科醫師評估視網膜的健康狀況,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眼疾的患者恐不合適,因此患者須綜合考量個人視力、視網膜健康狀況、角膜、職業、作息和預算等條件,和醫師討論後,才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水晶體。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整理包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武漢肺炎再傳年幼病患!1名5歲女童3月11日至19日跟媽媽員工旅遊至土耳其,目前在隔離病房治療,因年紀小不適合獨處,由父親在病房照顧孩子。另外,英國、美國、德國、義大利陸續傳出武漢肺炎特殊症狀,病患可能短暫失去味覺與嗅覺,在台灣病患也有發現類似狀況。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加速蔓延,世界各國幾乎都通報感染病例,全球累計突破30萬例。最新資料顯示,全球超過38萬人感染病毒,1萬6千多人死亡,中國疫情雖趨於平緩,但歐洲轉為疫情震央,尤以義大利最為嚴重,確診病例有63,927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武漢肺炎再傳年幼病患!1名5歲女童3月11日至19日跟父母員工旅遊至土耳其,目前在隔離病房治療,因年紀小不適合獨處,由父親在病房照顧孩子。另外,英國、美國、德國、義大利陸續傳出武漢肺炎特殊症狀,病患可能短暫失去味覺與嗅覺,在台灣病患也有發現類似狀況。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寶,但如果寶寶發展遲緩,或是出現自閉症狀,可是家長最擔心的事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提醒家長,1歲半到3歲是診斷治療的黃金時機,如果發現孩子有發展異狀,務必積極就醫。   根據國際流行病學統計,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