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下腫瘤 局部麻醉手術能解決

皮下腫瘤 局部麻醉手術能解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表皮良性瘤,不必太擔心。整形外科醫師林治邦指出,臨床上,常見的像是表皮腫瘤以及皮下腫瘤,其中皮下腫瘤又以脂肪瘤和粉瘤最為主,通常皮膚外觀呈現正常或僅略微隆起,一般而言,有經驗的醫師都能透過外觀和觸診後直接診斷,不需額外再做檢查。

脂肪瘤與肥胖無關聯 多好發四肢軀幹

脂肪瘤主要因一群脂肪組織被纖維結締組織包覆並聚集成塊造成,觸摸時會比一旁正常脂肪組織略有彈性,且是可移動的;林治邦醫師指出,出現脂肪瘤,除了少數與遺傳有關外,大部分皆為偶發性,與肥胖和飲食無關連性,且多好發於四肢軀幹以及背部,除非壓迫到神經或影響關節活動,才會建議以手術切除,否則患者並不會感到疼痛。

脂肪瘤若出現在臉部 內視鏡可助隱藏傷口

治療上,脂肪瘤傳統手術,只需簡單的局部麻醉即可完成,除非脂肪瘤出現在臉上等特定區域,術後可借助抽脂或旋轉刀等技術來縮小傷口,或透過內視鏡的方式來隱藏傷口;林治邦醫師呼籲,穩定的脂肪瘤過去仍有轉變為惡性腫瘤的個案,又稱脂肪肉瘤,不僅會快速長大,還會感到疼痛,且會與附近組織沾黏呈現不可移動的狀態,這時建議應盡快就醫治療。

粉瘤具白色粉狀帶酸臭味 易形成囊袋結構

至於粉瘤又稱表皮囊腫,是具白色粉狀並帶有酸臭味的分泌物,多好發於臉部、頸部、上胸部或會陰及生殖器周邊等皮脂腺旺盛部位;林治邦醫師指出,粉瘤生長位置較深,因表皮上開口小,導致內容堆積無法排出,逐漸形成莢膜或囊袋的結構,最後變成較大的腫瘤,不僅觸摸起來較硬,也會使外層皮膚隆起,加上與表層有沾黏情況,較不會移動,除非有感染發炎等狀況,否則病患並不會感到疼痛。

治療粉瘤 手術切除有效根治

治療上,粉瘤雖均為良性,但仍建議切除,尤其不斷長大或曾感染過的粉瘤,恐因擠壓碰撞或皮膚不潔等因素造成感染,形成化膿性粉瘤;林治邦醫師指出,即使將粉瘤的內容物擠出,或塗抹藥物,都無法去除囊袋,因此得靠手術切除才能根治,但臨床上許多病患都等到粉瘤化膿感染後才來就診,這時就得先切開引流的方式,控制感染,等消炎後再進行切除手術。

發現皮膚內不明腫塊 應盡快就醫檢查

民眾若發現皮膚內出現新的不明腫塊,或原有腫塊快速長大的情況,都應儘早就醫檢查,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期;林治邦醫師提醒,大部分皮下腫瘤手術採以局部麻醉就能完成,而病患較注重的手術傷口美觀,以及腫瘤清除是否乾淨,透過整型外科利用顯微手術的技術,以及重建皮膚和神經血管的技術,就能做更徹底的根除性腫瘤切除,並直接重建缺損的組織。

【延伸閱讀】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0多歲男子,日前與親友吃火鍋、喝啤酒,結果用餐完,雙腳竟疼痛到無法行走,原來是痛風發作,家人只好用輪椅將他推進急診室就醫。根據醫師診間觀察,每到天氣寒冷的年終,急診室就會湧現大量的痛風病患,原因不乏吃火鍋、跑攤喝酒等。最近天氣好冷,許多人會以吃火鍋來取暖,甚至會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進入寒冷的冬季,皮脂分泌減少,許多民眾出現皮膚乾燥、搔癢、脫皮、紅疹等情形。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尤其以中老年人最嚴重,容易好發於臉部、四肢、腳踝、頸部等處,建議多運動、多喝水、避免泡澡、少用電熱器、適時塗抹保濕產品、外出少吹風,可預防冬季癢。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

閱讀詳情 »

「龍眼乾」是很好的養生補品,尤其對腎臟很好,大家可善加利用,以下列與幾項用法,提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份量】一人份(一兩)【用法】一、有虛火時:龍眼乾+鹽(用水燉半小時)無痰、咳嗽者適用二、無虛火時:龍眼乾+鹽(用熱水沖泡15分鐘左右即可)幫助睡眠三、咳嗽有痰:枸杞+紅棗+龍眼乾(一起...

閱讀詳情 »

提到補鈣,大多人想到的是牛奶或鈣片,很少有人知道一些家常菜也是補鈣高手。鈣能否被人體順利吸收也需要其他營養素的幫忙。這些家常菜正是因為搭配科學,才得以發揮很好的補鈣效果。   豆腐燉魚   豆腐是大家熟知的高鈣食物,只要吃200克北豆腐,就可以滿足一日鈣需要量的1/3,比喝半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