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下腫瘤 局部麻醉手術能解決

皮下腫瘤 局部麻醉手術能解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表皮良性瘤,不必太擔心。整形外科醫師林治邦指出,臨床上,常見的像是表皮腫瘤以及皮下腫瘤,其中皮下腫瘤又以脂肪瘤和粉瘤最為主,通常皮膚外觀呈現正常或僅略微隆起,一般而言,有經驗的醫師都能透過外觀和觸診後直接診斷,不需額外再做檢查。

脂肪瘤與肥胖無關聯 多好發四肢軀幹

脂肪瘤主要因一群脂肪組織被纖維結締組織包覆並聚集成塊造成,觸摸時會比一旁正常脂肪組織略有彈性,且是可移動的;林治邦醫師指出,出現脂肪瘤,除了少數與遺傳有關外,大部分皆為偶發性,與肥胖和飲食無關連性,且多好發於四肢軀幹以及背部,除非壓迫到神經或影響關節活動,才會建議以手術切除,否則患者並不會感到疼痛。

脂肪瘤若出現在臉部 內視鏡可助隱藏傷口

治療上,脂肪瘤傳統手術,只需簡單的局部麻醉即可完成,除非脂肪瘤出現在臉上等特定區域,術後可借助抽脂或旋轉刀等技術來縮小傷口,或透過內視鏡的方式來隱藏傷口;林治邦醫師呼籲,穩定的脂肪瘤過去仍有轉變為惡性腫瘤的個案,又稱脂肪肉瘤,不僅會快速長大,還會感到疼痛,且會與附近組織沾黏呈現不可移動的狀態,這時建議應盡快就醫治療。

粉瘤具白色粉狀帶酸臭味 易形成囊袋結構

至於粉瘤又稱表皮囊腫,是具白色粉狀並帶有酸臭味的分泌物,多好發於臉部、頸部、上胸部或會陰及生殖器周邊等皮脂腺旺盛部位;林治邦醫師指出,粉瘤生長位置較深,因表皮上開口小,導致內容堆積無法排出,逐漸形成莢膜或囊袋的結構,最後變成較大的腫瘤,不僅觸摸起來較硬,也會使外層皮膚隆起,加上與表層有沾黏情況,較不會移動,除非有感染發炎等狀況,否則病患並不會感到疼痛。

治療粉瘤 手術切除有效根治

治療上,粉瘤雖均為良性,但仍建議切除,尤其不斷長大或曾感染過的粉瘤,恐因擠壓碰撞或皮膚不潔等因素造成感染,形成化膿性粉瘤;林治邦醫師指出,即使將粉瘤的內容物擠出,或塗抹藥物,都無法去除囊袋,因此得靠手術切除才能根治,但臨床上許多病患都等到粉瘤化膿感染後才來就診,這時就得先切開引流的方式,控制感染,等消炎後再進行切除手術。

發現皮膚內不明腫塊 應盡快就醫檢查

民眾若發現皮膚內出現新的不明腫塊,或原有腫塊快速長大的情況,都應儘早就醫檢查,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期;林治邦醫師提醒,大部分皮下腫瘤手術採以局部麻醉就能完成,而病患較注重的手術傷口美觀,以及腫瘤清除是否乾淨,透過整型外科利用顯微手術的技術,以及重建皮膚和神經血管的技術,就能做更徹底的根除性腫瘤切除,並直接重建缺損的組織。

【延伸閱讀】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健康意識抬頭,吃素減碳風氣漸盛,越來越多人提倡以植物蛋白質取代動物蛋白質。黃豆營養價值高,製品如豆漿、豆腐、豆包、豆皮等除了具有優質蛋白質,也富含大豆異黃酮、卵磷脂、大豆纖維,且不含膽固醇,為素食者替代肉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市面上零瑯滿目的豆類製品,該買哪個才健康又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北市自104年起推動8020計畫,希望80歲的老人至少保存20顆牙齒,因為擁有20顆完好的牙齒,幾乎就可以良好地咀嚼所有的食物,使營養豐富的食品被吸收,以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8020計劃」。今年新增塗氟護齒口腔檢查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8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篩檢是戰勝癌症的好幫手,國健署自99年推動四癌篩檢至今,已提供約4千萬人次服務,發現約34萬癌前病變和約4萬癌症;而以子宮頸癌為例,84年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已使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下降約7成。近年來,國際趨勢走向精準醫療,國健署亦正研議癌症篩檢依此趨勢,轉型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醫療數位化時代來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致力於高科技與特色醫療發展,特別引進衛教機器人「Pepper」,於乳房醫學門診中心進行衛教諮詢與復健教學,陪伴因乳癌手術而成為「少奶奶」的患者一起抗癌。衛教數位化 資訊獲取更便利高醫院長侯明鋒表示,門診中許多患者及家屬得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