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很多人都有濕氣重的毛病,但卻總是被忽視,每天早上起床時不妨觀察下自己,若是有常睡不醒、乏力懶散、頭暈、食慾不振、四肢痠痛、大便黏糊糊沖不掉等症狀,基本可以判斷就是濕氣重。體內有濕氣,就像人穿了一件濕噠噠的大衣一樣不方便,身體裡的器官也因此無法正常運行,久之,各種疾病相繼出現。

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濕氣重怎麼調理?多吃一種食物輕鬆祛濕

提起祛濕,薏仁、赤小豆是繞不開的兩樣神物,所以祛濕的食療方子裡常提到薏仁紅豆湯,雖叫紅豆,但實際上,赤小豆的祛濕功效更強。

方法有2種:一是取適量的薏仁、赤小豆來熬湯,再加點冰糖,切忌不要加大米,大米有濕氣,會使功 效大打折扣;二是買成品薏仁茶飲用,薏仁茶種類較多,關鍵是看配方,不少薏仁茶中含有薏仁、赤小豆、馬齒莧、淡竹葉等藥材,祛濕的同時還能消腫減肥,比直 接煮湯效果更好,很多人都知道濕氣重也會導致肥胖,祛濕又減肥,雙管齊下,自然更贊。

食療再配合這5個動作,濕氣全跑光

人體內穴位多,找準穴位按摩可防病治病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濕氣重的人可針對以下5個穴位進行拍打,祛濕效果很好。

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拍手

體內濕氣重的人,在雙手的大魚際靠近手腕的地方,會呈現青色或紫色。經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魚際處,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濕氣給拍出去。最開始拍手時,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住,不要放棄。

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抓腋窩

腋窩的頂點是極泉穴,它是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心臟排毒。

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拍肘窩

拍打肘窩能去除心肺上的毒素,連續拍打5~10分鐘,就會出現青、紅、紫、黑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拍打腹股溝

拍打腹股溝(腹部和大腿連接的地方)能加速氣血運行,驅除病邪。不僅能健脾胃,對於調理婦科病、治療因血脈不暢導致的血瘀痰濕都很有效果。

知道嗎?你身上的「濕氣」都很毒!吃1種食物做5個動作,濕氣十分鐘全跑光!不看會後悔一輩子!

拍膕窩

在膕窩(也就是膝蓋後的凹陷)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 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體內的濕氣排不出去,很容易導致關節炎。空閒時候,拍打膕窩5~10分 鐘,或直到出痧、有瘀斑為止。每10天拍一次,把這個排污口調理通暢,體內的濕氣就能順利排出來了。

濕氣重的人,除了喝薏仁茶、拍打穴位,平常還需要改善不良的習慣,比如光腳踩涼地板,淋雨,吃涼食,不注意保暖等,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對於健康人來說無大礙,但對濕氣重的人來說,卻要重視並儘可能避開,否則再多的食療按摩都無濟於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埋下健康未爆彈 全球逾8成青少年運動量不足!青少年每天應至少運動60分鐘,世界衛生組織(世衛)最新研究卻發現,全球每5名有4名11-18歲的孩童運動量不足,且女孩問題更嚴重。研究推論,課業壓力以及電子產品的生活方式是原因之一。世衛Regina Guthold博士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6歲的范姜媽媽,年輕時曾做過近視雷射,近年來有了老花,最近又因為出現白內障,戴上眼鏡也覺得視力吃緊。范姜媽媽表示,在沒有動飛秒老花白內障手術前,都需要戴眼鏡,但還是看什麼都有點模糊,加上眼鏡又分戴遠、戴近,真的造成生活上許多的不便。飛秒老花白內障手術 AI助陣更精準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現代人對體態要求,從以前紙片人的骨感美,至今更強調身材曲線的體態美,愈來愈多人崇尚運動,無非是希望將脂肪強化進而練出漂亮的肌肉和線條;整形外科醫師表示,抽脂觀念也隨時代進步,不再僅針對單一部位或區域進行抽脂,全面體態雕塑和強化身體線條美感,儼然成為美的最新趨勢與潮流。...

閱讀詳情 »

麵條究竟有多好吃 一定有人覺得這主題好笑,麵條就是麵條,能有多好吃呢? 好者好、惡者惡,對於喜歡吃麵條的人來說,就是好吃。《青箱雜記》說:「湯餅,溫麵也,凡以麵為食煮之,皆謂之湯餅。」煮著吃的麵食,宋人都叫「湯餅」。清代俞征燮《癸巳存稿.麵條子》載:「麵條子,曰切麵、曰拉麵、曰索麵、曰掛麵,亦曰麵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