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短氣無力、頭重胸悶 您中暑了嗎?

短氣無力 頭重胸悶 您中暑了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炎熱,若沒有做好自我防護,小心可能因此中暑,尤其近期氣溫屢次達到35度高溫,人體的體感溫度感受恐怕更高。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身體要適應高溫時,會將多餘的熱散出,毛細孔會擴張,血管通透性會增加,因而流汗,這時若身體無法將多餘的熱排出體外,就會造成中暑。

常出入冷氣房者 中暑機率高

賴博政指出,近日因中暑就醫的民眾增加近一成,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工作、從事戶外活動,或經常出入冷氣房者,中暑的機率更高;以中醫而言,暑為致病的邪氣,容易消耗人體內的水及氣,加上暑邪易上擾心神兼夾濕熱,患者會出現口乾喜飲,短氣無力,且頭重、胸悶、倦怠等現象。

賴博政醫師提到,長時間處在悶熱不通風,或炎熱的環境下活動導致中暑,稱為陽暑,患者出現面紅汗多、身體燥熱、心情煩躁、口唇乾渴等症狀。若是突然從炎熱環境進到冷氣房,或貪涼突然引用大量冰飲,使體內熱氣無法散出而導致的中暑,又稱陰暑,陰暑症狀不明顯,卻不得輕忽其嚴重性。

多食涼性食物 出現陰暑徵兆立即就醫

究竟要如何防範中暑呢?賴博政建議,可多吃薏苡仁、蘿蔔、綠豆、番茄、西瓜等涼性食物,但寒性體質或腸胃較差者,則需慎用。穿衣可選排汗衣料,並保持環境通風,若室內溫度太高,可適當使用空調。出外活動時須注意防曬,適時補充水分。

賴博政醫師提醒,若突然覺得身體發熱、不易流汗,且頭痛又暈又重、胃口變差,還出現嘔吐腹瀉等嚴重症狀,恐是陰暑徵兆,應盡快就醫治療。

【延伸閱讀】

帶狀疱疹「痛不欲生」  老年族群疫苗積極防範

臺灣製藥產值直逼百億 這70多國都用MIT製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真驚人!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國中生有高達9成5每天都會喝含糖飲料,甚至有5成5每天會喝2杯;1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有高達550大卡熱量,每天都來1杯,怎可能不胖!根據國民健康署「101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顯示,有高達九成五每天都喝一杯以上含糖飲料,其中並以每天喝二杯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立法院已三讀通過「緊急醫療救護法」,明訂公共場所應該設置自動心臟電擊器(AED),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止,全台已有AED5413台,密度已達每10萬人口,就有15.2台;急診科醫師則是呼籲,裝了AED之後,還應推動急救訓練,才能提升急救存活率。長庚醫院急診部郭展維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讓升六年級與升國一的學生有機會提早接觸醫學,體驗生命、健康的重要,國泰醫院繼2007年起每年舉辦小學生醫學夏令營;該院今年並增加「現在少年維特的煩惱」、「只要青春不要痘」、「好奇的兩性關係」等,還有利用顯微鏡觀察塵蟎、玩人體拼骨遊戲。「我都不知道人體有這麼多塊骨頭,居然有...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擾,不少人是因為生理因素無法入眠,而其中也有些人是因為沒有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所以常常失眠,而在此我們所謂的"衛生"並不是指"睡前刷牙"這件事,而是你是否為睡覺這件事訂下規矩。比如說睡前先關上所有電燈以及聲音的來源就是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若是開著電視入眠,這個習慣可就不太好了。 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