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破除迷思!治療思覺失調能穩定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破除迷思!治療思覺失調能穩定控制

別再貼標籤,思覺失調症跟你想得不一樣!今年32歲的美國病友Rachel Star Withers青少年起就有幻覺,讓她的青少年過得很「羞辱」,但當她終於接受自己、面對疾病,從10幾年起開始拍攝關於思覺失調症影片,至今點閱破億。她挺身對抗汙名,讓大眾對精神病患者不再抱有偏見。

思覺失調透過治療能控制症狀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思覺失調」是「思考」與「知覺」功能的失調,而失調也代表它「恢復的可能性」,透過治療能穩定控制症狀,但社會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迷思及汙名化,甚至會稱患者為「怪人」、「不定時炸彈」,造成患者、家屬蒙羞,阻礙就醫。

透過治療思覺失調穩定控制、找回正常生活

藉由2017年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進行「思覺失調症認知與態度調查」發現,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錯誤迷思,而病友日常生活中亦自覺受到歧視。據調查,大眾3大錯誤迷思包括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無法見人」,「具有危險性」以及「無法工作」。對應病友調查發現,4成思覺失調症病友不敢讓他人知道自己罹病、認為別人無法接納自己在看精神科;45%病友擔心告知外人精神問題會對自己不利;近50%病友表示求職時曾受到拒絕或歧視。

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經治療後患者可以擁有融入社會的能力,且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如果放任症狀一再復發,後續的治療也難以幫助他們恢復到原本的功能。

思覺失調受幻覺、妄想影響 個案容易被擴大渲染

針對病友「具有危險性」迷思,偶發個案往往被誇大渲染,張家銘醫師表示,實際上,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受幻覺、妄想影響,大多數患者感到不安而會退縮、怕人,犯罪行為是一個混合生物、社會心理與情境等眾多因素的複雜問題。

經過積極治療後,患者的暴力風險下降、已無攻擊性、研究也發現到,50%的患者治療後仍可持續工作,更有約20%的病友能從事全職工作。張家銘醫師呼籲,患者與家屬應該勇於面對疾病,不耽誤治療、而社會應用友善、關懷的眼光以對。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冬天一到,最惱人的莫過於不管擦乳液、保養品都無法改善的「乾癢」問題。有時候症狀一發作,真想痛快的抓一抓,卻又擔心這一抓,反而留下疤痕或是更難痊癒,到底要如何消除這種刺痛、腫脹的感覺? 自然老化:皮脂腺萎縮 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皮膚科主任葉育文解釋,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皮脂腺的功能會漸漸退化,當皮脂的...

閱讀詳情 »

「以形補形」是中醫獨有的概念,最常聽聞的就是「核桃補腦」,由於核桃形狀與腦部相當雷同,因而有多吃核桃會變聰明、預防失智症等傳聞,而番薯、芹菜、葡萄也有此說,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是否真是如此呢? 食補1:核桃補腦 臺安醫院營養師曾祺營養師表示,核桃含有維生素B、E,前者與體內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息...

閱讀詳情 »

常常蹲下後站起會感到眼前一片漆黑,或是隨便走幾步路就氣喘如牛、眼冒金星,種種現象,似乎都和「貧血」有關,不過,可別以為這是女性才會發生的專屬疾病。 3種常見的狀況 針對年長者的貧血原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提出了3種常見的因素,當以下狀況發生時,必需謹慎評估,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閱讀詳情 »

季節轉換之時,頭皮總會癢得不得了,撥動髮絲時還會「雪花紛飛」掉下一片片又黃又油的屑屑,這時進一步按壓頭皮,還會有硬塊般的觸感,甚至有如傷口般的疼痛,這是發炎,還是頭皮長了痘痘呢?其實,這正是所謂的脂漏性皮膚炎。 好發於兩大族群 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皮膚科主任葉育文表示,脂漏性皮膚炎是濕疹的一種,形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