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確診「萬例時代」一定要懂 染疫康復者常見4大後遺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單日破萬後,民眾很難避免染疫風險,難免開始擔心COVID-19染疫康復後會有什麼後遺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朱曦指出,若康復出院後,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就可視為COVID-19的後遺症,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疲倦、咳嗽、喘氣不順、胸悶等。

原來COVID-19發病時,通常為急性症狀,朱曦說,一般於4周內會消失,但不幸病況嚴重時就需入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或其他呼吸輔助用具,如高流量鼻導管氧氣。

朱曦指出,一旦康復出院後,仍有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就可視為COVID-19的後遺症,除了上述最常出現的4大症狀之外,在臨床上亦有康復者發生如:嗅味覺喪失、失眠、流鼻水、關節痛、食慾降低、盜汗、腹瀉和頭痛的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染疫後遺症不只有生理方面的困擾,臨床觀察,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一些心理層次的症狀,像是腦霧、無法專心、記憶力受損、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且每一位康復者的病症不同,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所有類似的狀況。

若有後遺症要如何面對與治療?朱曦建議,康復者出院後返家2到3周,若有持續的極度疲勞或是呼吸不順,建議立即就醫。若是症狀持續惡化,或有新的症狀產生,也建議尋求專業治療。

為協助染疫康復者儘早回復正常生活,健保署目前有「COVID-19染疫康復者整合醫療門診」,提供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的康復者,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一站式服務。醫師亦提供小方法,有助減緩相關後遺症影響:

1.疲倦:在一早精神最好的時刻,把最重要的事情辦完。妥善計畫每日的行程表,不要同一時間內擠入太多事。

2.睡眠障礙:每天固定時間入睡跟起床,睡前避免使用手機及看電視,和太晚飲用含咖啡因物質(如:咖啡、茶),戒菸及戒酒。

3.喘:戒菸、心肺復健和呼吸運動。

4.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語言治療可改善行動力與增強運動耐力。

5.憂鬱、焦慮、心理學症狀:心理師諮商和藥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免戳鼻子!長庚百人測試出爐 陳時中:「唾液快篩」應該會給過

再喊不會採用「快篩陽=確診」 陳時中舉三大理由反駁贊成派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水水們平常對肌膚的保養一定不馬虎,勤勞的擦保養品、敷面膜,就是要讓肌膚看起來水潤Q彈,這樣才會看起來年輕,但身體也需要常常補充水分喔!怎麼知道自己的身體缺水了呢?其實當身體出現以下8種反應時,代表你該喝水囉,原來想吃甜點也是其中一個症狀(大驚) v...

閱讀詳情 »

【記者周蘭君報導】從事汽車維修的顏先生,必須經常使用乙炔桿接鈑金,因長期處於高溫強光的工作環境下,近年來常感到眼睛乾澀、不時流淚,平日開車等待紅綠燈時,眼前常出現重重疊影,夜間路標模糊看不清,開車感到心驚膽跳,產生莫大壓力。經友人提醒後至診所檢查才發現原來雙眼都已有白內障,視力更只剩 0.3!並接受...

閱讀詳情 »

▲因應高雄市三民區登革熱群聚疫情,疾管署防疫人員持續加強鼎金里及周邊里別登革熱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市三民區本土登革熱群聚連3天爆不停!疾管署今(4)日又再公布三民區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均為居住鼎金里的男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3人近期皆...

閱讀詳情 »

據統計,台灣高血壓患者多達近500萬人,糖尿病患則有2、300萬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研部副院長、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翁國昌以「狼狽為奸」4字來形容這2個慢性疾病,他強調如果同時罹患這2項疾病,心血管風險大增,將比一般人高出2至4倍。 翁國昌說,血壓高,將導致血管長期缺乏彈性及硬化;至於高血糖,則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