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確診Ct值大於34要不要隔離治療? 張上淳這樣回應!

確診Ct值大於34要不要隔離治療? 張上淳這樣回應!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更改新冠確診病患解隔離標準,核酸檢測Ct值大於或等於34連續2次,也可以是解隔離指標,但目前有部分確診患者,檢出Ct值都大於34,是否仍要住院隔離治療,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回應,首次檢驗確診不論Ct值多少,都要先住院隔離治療。


張上淳解釋,新冠病患在感染最前端時,病毒核酸檢驗Ct值先會偏高,接著隨著病毒量增加,可能Ct值會快速下降,因此只要發現民眾體內有新冠病毒核酸,仍然要追蹤觀察,確認個案感染狀況,當個案身體狀況符合解隔離條件,治療醫院所在地應變指揮官與專家討論後,才能確定是否可以解隔離。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補充,民眾檢驗出新冠病毒確診,雖然Ct值在34以上,但先到醫院比較保險,先確認是否距離發病日是否距離已經10天,並且接連2次檢驗Ct值在大於或等於34,或1次陰性與1次Ct值大於或等於34,或2次都陰性,加上症狀緩解至少3天,才能符合解隔離。


解除隔離條件變更,指揮中心第一時間未直接對外說明,而是在網路公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說,相關行政流程昨(13)日才正完成,正好在記者會後,媒體問過很多次,因此沒有特別發新聞稿;莊人祥補充,解隔離主要有3個條件,症狀緩解至少3天,連續2次核酸採檢符合規定,發病日已10天。


莊人祥也補充,解隔離標準取檢驗Ct值大於等於34,主要是因為文獻與疾管署實驗室資料,Ct值大於等於34或33以上,就不會有傳染力,在12月底專家會議有討論,指揮官最後決定,昨日就把解隔離標準提供給各地方衛生局,再轉給各醫院,因為跟民眾與媒體比較沒關係,因此沒有發布新聞稿。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10度低溫冷死人是真的 天冷猝死3危險時刻應提高警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7)日疾管署發布,1名4個月嬰兒因肉毒桿菌中毒就醫,衛福部食藥署提醒,除個案嬰兒腸道型中毒外,一般成人也會在食因型、創傷型、其他型(醫美)等因素,出現肉毒桿菌中毒。因此食物應徹底加溫殺菌;如果傷口沾上泥土灰塵,一定要徹底洗乾淨;醫美施打肉毒桿菌素,必須選擇合法機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2007年有紀錄以來,發生肉毒桿菌年紀最小的案例!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公布1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個案是1名4個月大的北部男嬰,目前懷疑因食用自製副食品,導致頸部與肢體無力、無法解尿等症狀,雖仍在醫院治療,但已逐漸好轉性命無大礙,疾管署強調嬰兒食品一定要徹底加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酷熱夏日,氣溫飆高,許多嬰幼兒哭鬧不休,一哭就滿身大汗,全身冒出疹子,新竹國泰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建議,即使是夏天,也要幫寶寶塗抹溫和、低敏感的保溼乳液,並控制室溫,才能減少寶寶皮膚發癢。 陳怡安指出,不少嬰幼兒在季節交替時,容易出疹子,還常用手搔抓,最近天氣熱,冒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7歲女性,10前年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98年1月起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恩博)治療,剛開始反應良好,但效果漸漸變差,99年2月改以莫須瘤(一種B細胞抑制劑)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此病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在後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