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冬進補要漸進 羊肉爐這樣吃

秋冬進補要漸進 羊肉爐這樣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早晚溫差越變越大,身體易著涼,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腸胃腹瀉等秋季好發的疾病紛紛出籠。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不只要小心著涼感冒,也要小心腸胃著涼,最好不要再喝冰水冰飲,而身體要進補,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天氣不冷就要降低補藥的分量,以降低熱性。

忽冷忽熱 鼻過敏、搔癢患者變多

張煒東說,這幾年來天氣的忽冷忽熱越來越嚴重,一天之內溫差變化更大,所以,很多疾病會在不相應的季節發生,簡單來說,往年冬季搔癢症的患者,今年在秋天就開始有些微的症狀出現,而往年秋天幾乎沒有中暑的案例,今年秋天也出現了,所以今後要注意的不單是節氣的問題,還要留意溫差所造成的身體狀況。

張煒東表示,在最近門診有很多民眾因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而求診,因為早晚變冷,水氣凝結成露,而白天一樣高溫,因此空氣中的水分更少,更乾燥,古人稱為「秋燥」,當呼吸道的黏膜變乾燥後,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過敏的發炎反應,也因為白天溫度仍然很高,導致許多人在入睡時,冷氣的溫度仍然設定在之前一樣的溫度才有辦法入眠,但是在半夜時溫度轉涼,這時就很容易著涼,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等風寒情況。

張煒東說,天氣無法改變,但可從行為改變,像是晚上將冷氣溫度調高,電扇也不要對著身體吹,這可以減少著涼的機會,而溫度變低也會讓四肢末梢的循環變差,所以晚上調高冷氣溫度,也可以減少關節痠痛或舊傷發作,或是肌肉僵硬不慎拉傷,最近腰頸扭傷的人也不少。另外,秋天戴口罩是很好的保護措施,可保濕與防止飛沫傳染。

涼性食物少吃 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

張煒東指出,秋季好發的疾病還有腸胃腹瀉,通常是因為夏天吃太多冰品導致腸胃功能不佳,天氣一冷就讓腸胃系統著涼,還有人到了秋天還是繼續喝冷飲,繼續吃涼性的西瓜、苦瓜等瓜果類食物,而涼性食物會讓胃腸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腹痛腹瀉的情況,古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這個。另外,有人不吃冰涼食物,也是腸胃不適,有可能是睡覺時踢被掀肚等情況導致風寒侵襲。

張煒東說,溫差變化大時,身體對環境的反應和肝的協調功能有關。中醫說,肝主疏泄,主調達,所以在秋天季節變化時,有些人會覺得昏昏欲睡,整天提不起勁,這就是肝的協調功能較差,可以吃點牛排、牛肉湯、豬肝等補血食物來提高身體應對的能力。人的反應能力變慢,很容易有意外的發生,所以古人才說秋天是「多事之秋」。

張煒東表示,當發現睡醒後還是很疲倦,那就表示身體已經受天氣的影響,在秋燥的食療方面,以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如蓮藕、燕窩、銀耳、蜂蜜、梨等可以滋潤水分又不會過度寒涼的食物為主。也可以加強運動的質和量,從運動去加強改善循環。

秋天進補別太強 羊肉爐這樣吃剛剛好

張煒東也提醒喜歡進補的民眾,在中秋之後的補養,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是進補量不要太強,以羊肉爐為例,在天氣沒有很冷時,中藥包的劑量就要減半以上,依照天氣溫度的變化來調整,最好要加入大量的青菜,這樣可以減緩補藥的熱性,又達到補養的效果;燒酒雞的酒水比例,酒的部分要減少,甚至麻油可以不經過烹煮的過程,只要在最後添加即可。進補方式的調整,要隨著天氣的變化來改變,萬一太熱性,恐會造成睡不好、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身體上火的情況。

【延伸閱讀】

腹瀉、喘咳、胃潰瘍 神經內分泌腫瘤千變萬化 平均5-7年才確診

身高矮小打擊自信心! 國中女學生泣而求診盼長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日前,台中大里、雲林斗六、南投地區空氣不良,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都達「紫爆」的等級,國家衛生研究院陳裕政助理研究員與研究團隊調查,這次雲林地區空氣品質不良有兩項主要因素,東北季風夾帶大陸東北地區的空氣汙染物進入台灣、鋒面由北往南經過台灣北部及中部地區時,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人多晚婚,想要懷孕生子本就比較困難,更有些女性,會有輸卵管水腫問題,進而更加難以受孕;婦產科醫師呼籲,想要懷孕婦女若是檢查發現有輸卵管水腫,切勿遲疑應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以免生子無望! 晚婚導致不孕症婦女受孕率降低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育倫表示,由於國人逐漸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孩子因為無法完整的表達自己,因此常有胡鬧哭泣等情況發生,不少父母「對付」孩子這樣的情緒問題時,就是「塞糖果」,希望藉此「塞住」孩子的哭鬧。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給孩子吃糖所造成的危害其實比吸菸更嚴重! 吃糖危害多 孩童健康出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廣義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

閱讀詳情 »

    (圖來源en.wikipedia.org) 痔瘡是指肛門內部或外部的靜脈腫脹,為骨盆和直腸靜脈壓力過大所致,與便秘、腹瀉和排便用力過度有關。最常見的癥狀是便血,你可能發現廁紙或馬桶里有血。痔瘡可能會發癢、發痛,多數是排便用力過度引起的。肥胖、抬重物和懷孕也會引起痔瘡(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