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秋季皮膚癢好煩人!把握5招,擊退「乾燥肌膚」

秋季皮膚癢好煩人!把握5招,擊退「乾燥肌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馬上就要進入乾冷季節,體內水分也即將隨著氣候悄悄流失,對愛美的人來說,最怕上妝後臉部出現一層層「裂痕」;而本身有遺傳性皮膚病者,就像要面臨一場「乾燥大戰」。因此在尚未踏入冬季時,膚質的保養更是不可少,應當把握秋季時替肌膚打劑預防針。

每況愈下 皮脂腺活性隨年齡萎縮

入秋後天氣開始轉涼、雨水變少,意味著即將從濕熱變成乾冷狀態;北市聯醫林森院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明憲表示,今年很可能在短短一個月內就進入冬季,因此人體會因為環境乾燥而出現乾癢症狀,引起過敏性疾病。而秋冬及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皮膚病就是「乾燥性濕疹」,多半因為保養不當所致。

謝明憲醫師提醒,台灣人最常出現的症狀是異位性皮膚炎,而因為皮脂腺及汗腺的活性會隨年齡而萎縮,導致皮膚乾燥,尤其50至60歲中老年人更該注意。此外有過敏性皮膚、乾癬症等患者,會因氣候改變使膚質乾燥,造成缺乏水分及脂質保護,使內在血管收縮造成局部循環降低,出現發炎、搔癢、脫屑等情形。

5大點減少發病機率

對此,謝明憲醫師說明,因為乾性皮膚疾病無法根治,最好的方式就是「預防」,不只利用藥膳進補,也要注意日常保養,才能裡外兼具減少皮膚不適。面對即將來臨的乾冷季節,醫師提供5點供民眾參考:

1)減少泡澡/由於冬季氣溫較低、流汗量少,因此洗澡應以淋浴為佳,減少泡澡且水溫避免過高。

2)盥洗清潔/減少使用乾性、敏感性皮膚專用的肥皂清潔,因為非中性清潔品容易帶走皮膚油脂,讓乾燥的皮膚雪上加霜。

3)少開電暖器/電暖器雖是對抗寒冷的好夥伴,但太常使用會造成室內環境乾燥,容易加重病情。

4)降低吹風/在皮膚乾燥的狀態下,若再接觸冷風,很可能使臉部出現紅腫、發癢等情形。

5)日常保養/洗澡後應擦拭乳液、鎖住水分,可依個人需求選擇乳液、乳霜、潤膚油、凡士林等補充皮膚油分,改善乾燥狀況。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越南、日本再傳檢出「台灣輸出」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分別接獲越南及日本官方通知,分別檢出一名自台灣入境的新冠肺炎陽性無症狀個案。不過,陳時中表示,其中越南籍女性移工初步研判個案於台灣感染的機會較低;另一人則...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政府拍板明年元旦起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豬,外界質疑「強制標示」如何落實?台豬、美豬混用怎麼管?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日表示,強制標示雖然只是一句話,但做起來不容易,因此,下周起他本人將全國跑透透,前往市場、賣場等地,帶頭示範;...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自從防疫表現傑出,一直被外界點名是下一屆台北市長的大熱門人選,陳時中近日登上時尚雜誌拍攝封面,人氣不墜,今(2)日又被媒體問到是否有意問鼎台北市,陳時中沒正面回應,僅強調自己近來除了忙疫情「腦袋還要...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些要命的疾病,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一旦心房顫動發生時,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提醒,有的人會心悸、頭暈、氣喘,甚至倒地不起,但也有人一點症狀都沒有,導致忽略了可能的中風危機,因此歐洲心臟學會在最新發表的心房顫動治療指引中,建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