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燥皮膚搔癢難耐~檸檬白木耳飲滋陰潤肺

氣溫驟降,皮膚乾燥搔癢讓人難受。中醫師指出,提升免疫力是對抗秋燥乾癢的不二法門,除充足睡眠、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外,平日應多喝水,補充如秋葵、黑木耳等富含膠原蛋白,以及「滋陰潤燥」食物,以保護皮膚免於乾燥搔癢。

秋燥皮膚搔癢難耐~檸檬白木耳飲滋陰潤肺

氣溫驟降,皮膚乾燥搔癢讓人難受。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許雅婷中醫師指出,秋分(9月23日)之後,秋燥搔癢現象日益增多。依中醫「燥令傷肺」、「肺主皮毛」觀點,這一時節,身體除了容易口乾舌燥外,皮膚也容易因缺水,出現乾燥、搔癢或脫屑症狀。

秋燥搔癢 常見風寒血虛體質

據中醫論述,風、濕、熱等均可引起皮膚搔癢症,但在秋、冬季節時,燥邪當令,燥則生風,再加上若肝腎虧虛,陰津虧損,易生風化燥,內燥與外燥相合,導致肌膚失養,生風發癢,其中又以「風寒型」、「血虛型」最常出現。

1.血虛型:患者多為年長者、熬夜者或女性患者,這類患者多因體質虛弱、陰血不足,導致皮膚乾燥粗糙、搔癢脫屑,可透過「當歸飲子」輔以其它藥材治療。

2.風寒型:多為過敏體質患者,由於癢處不定,秋冬遇冷症狀加重,可透過「桂枝麻黃各半湯」與其它藥材輔佐控制症狀。

上述處方為症狀用藥,雖可即時緩解症狀,但中醫師在症狀控制下來後,仍會以體質調理為主要治療方向。

秋燥皮膚搔癢難耐~檸檬白木耳飲滋陰潤肺

中醫師許雅婷(右)指出,秋燥皮膚搔癢,中醫治療以「內外兼顧」為原則。(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調理皮膚搔癢 多食膠原蛋白

許雅婷中醫師強調,面對秋燥皮膚搔癢,中醫治療以「內外兼顧」為原則,外敷中藥可以使用由當歸、紫草、麻油等中藥製成的「紫雲膏」,適量塗抹於患處,能有效改善皮膚乾燥、龜裂、脫皮,達到滋潤止癢的功效。

在食療方面,可多食用白木耳、黑木耳、海帶、秋葵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以及菠菜、紅鳳菜、番茄、藍莓、覆盆子、動物性蛋白質、黑芝麻、百合等「滋陰養血潤燥」類食材,能保護皮膚免於乾燥。

中醫養生推荐:滋陰潤肺妙方

《檸檬白木耳飲》

食材:取檸檬半顆、白木耳10克和冰糖少許。

作法:將白木耳剝散加800c.c.水以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成糊狀,放涼後以果汁機攪碎,依個人喜好擠檸檬汁、冰糖調味飲用。

功效:適合皮膚易乾燥、黯沉者;因檸檬可清熱、化痰止咳;白木耳滋陰潤肺;不過,此飲含糖,1天限1杯,以免增胖。

【養生小叮嚀】:

保養敏感肌膚的不二法門,必須先調整免疫力,由生活習慣改善開始,包括:減輕生活壓力、維持正常作息、充足睡眠外,要避免食用燒烤油炸、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並加強防曬、少用高溫水沐浴,以免搔癢情形更加重。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667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長得像大樹一樣,但若是不如人意時,該怎麼辦呢?時序入秋,今年九月七日正值白露,也是傳統中醫認為適合邁入青春期的孩童,服用轉骨方的節氣,家長最好是帶孩子就醫診治,辨證論治後對症下藥。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表示,中醫轉骨的主要課題並非只吃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愛路跑嗎?但跑完馬拉松後,總讓人感到雙腿痠痛,甚至「鐵腿」,連走路都很困難。中醫師提供簡單的穴位按摩,只要找到大腿外側的風市、梁丘、膝陽關、陽陵泉,各穴位按壓3分鐘,即可快速代謝乳酸、減緩痠痛。路跑促進全身臟腑機能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陳俊良表示,路跑可促進全身臟腑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八仙塵爆二周年了,24歲的傷友邱馨慧說,當時全身74%燒燙傷,經過一年多來忍痛復健,現在生活回到正軌,非常感謝長庚醫療團隊的協助及鼓勵,讓她有動力繼續走下去。號召傷友走出來 不怕面對人群邱馨慧說,在復健過程中也體認到心理的建設,遠比身體的復健還要困難,需要面對許許多多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60歲婦女,內側膝關節嚴重退化,造成兩腿呈現外八,長年走路疼痛,就醫後被評估需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經由使用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治療,這位婦人隔天即可下床,住院3~4天就能出院,術後雙腿明顯變直,加上積極復健,目前能走也能蹲。7成老年人 膝關節退化根據統計,國內70歲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