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突破胃癌治療荒漠! 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立大功

突破胃癌治療荒漠! 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立大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年報顯示,臺灣胃癌的發生率雖排名在男性的第7位、女性的第10位,但死亡率卻皆列於十大癌症的第6位,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嚴重威脅民眾的健康。醫師指出,胃癌好發於亞洲族群,其主要發生在胃的下半部,因此應找出適合亞洲人的療法,才能達到正面的治療成效。

胃癌治療手術切除為主 術後4成易復發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趙毅主任表示,目前國內胃癌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但僅約有三成患者可早期發現,並且接受手術治療。而手術後五年內仍有四成患者會再復發或轉移,使多數患者需再接受化學藥物治療,ㄧ旦標準治療無效,患者就只剩安寧治療或緩和性症狀治療的選項。

胃癌治療增添生力軍 副作用發生率僅1.5%

趙毅主任說,值得慶幸的是,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已於今年初通過核准用於晚期胃癌治療,突破過去治療選擇有限的困境;而對於許多人擔心免疫治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趙毅主任強調,接受治療的患者,僅約有1.5%會發生較嚴重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因此治療期間仍需仰賴患者與醫療團隊的密切配合。

新型免疫治療藥物 有效延長胃癌存活率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陳明晃醫師指出,目前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已通過第3期臨床試驗證實,患者ㄧ年存活率近三成,且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其對藥物持續反應時間可長達近十個月,有效延長胃癌患者的存活率。

陳明晃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預期複合式免疫治療效果比單方使用更好,目前也有多個第3期臨床試驗正進行中,樂觀預測3-5年後,新形癌症複合式免疫療法將改變癌症治療方向,嘉惠更多晚期胃癌患者。

預防胃癌 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

趙毅主任呼籲,由於胃癌多為非特定性症狀,民眾常與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混淆,早期發現十分困難,因此胃癌篩檢相當重要;建議日常生活中應少吃醃漬品、避免菸酒,且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而若腸胃道不適症狀持續兩週以上,更要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診治,才能遠離胃癌危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1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本文導讀:薏米也被稱之苡米、苡仁,是一種普遍的食物,也可以經常食用的一種食物,還有在中藥上它也是一種常用的。它性味甘淡微寒,對於清熱排膿,健脾去濕等都有著很好的功效。 薏米中含有一種成份,叫做薏苡仁酯,這種含量可是具有很高的滋補作用,還有有著很好的保健之功效。在醫學裡薏苡仁酯還被稱之為一種很好抗癌...

閱讀詳情 »

以前一直以為痛風是種老年病,只有上高歲數的人才會得上。近期隨著身邊患痛風的同事逐漸的增多,忽然意識到原來痛風在白領人群中也如此的普遍。痛風逐漸的低齡化,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有什麼辦法有效的預防痛風發作嗎?小編來給你介紹幾招。 限制嘌呤(又稱普林)攝入量 每日應控制在150毫克以下。急性發作期...

閱讀詳情 »

  驗例:病例一,劉××,60歲。患類風濕關節炎4年,經服食花膠湯作藥膳食療,第一個月每周服3次,第二個月每周服2次。手指腫脹消失,彎曲、變形的指關節已可伸直,效果明顯。 病例二:陳××,女,55歲。患類風濕關節炎10餘年。雙手指關節、膝關...

閱讀詳情 »

從奈米等級看待癌症治療,最近又有一些新的發現,像黃金的奈米粒子注入到腫瘤細胞後,將有助於放大化療的成效,而來自蜜蜂毒液中的物質,也可以防止癌細胞的擴散。更讓人驚訝的是,其實細菌在 19 世紀就被人類發現也可以殺死癌細胞,其效果不比現代癌症療法差,科學家已經重新開始研究細菌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黃金奈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