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立春防風邪入侵|《24節氣自癒養生法》

立春防風邪入侵
進入立春,也就意味著進入了春天的季節,但是不要以為到了立春,馬上就會迎來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因為在立春時,冬天才剛剛過去,氣候仍舊比較寒冷。這一段時間裡,一定要注意防寒防風。中醫總結有六種氣候會導致人生病:風、寒、暑、濕、燥、火。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風邪,中醫理論講「風為百病之長」,所有的寒氣、熱氣或者燥氣都會依附著風來侵入身體,從而導致人生病,所以,春天養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防風。

搓熱大椎穴、敲膽經升發人體陽氣

為了防止在春天受風寒,出門之前應該做好兩個功課:第一是儘量戴帽子、戴圍巾;第二個功課是在出門之前,用手掌把頸後的大椎穴搓熱,搓熱這裡的話,能提升人的保護能大椎穴力,使人免受風寒。
中醫認為,「春主升發」,在這個時節,人的陽氣升發起來。陽氣相當於人體的一個免疫機制,所以陽氣升發起來,人體就有很好的身體保護能力,不會感受風寒風邪。

在人體上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絡,叫作膽經。《黃帝內經》講,「凡十一臟取決於膽」,「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生則萬物安」《脾胃論》)。意思是說,所有臟腑經絡的陽氣都會依附著膽經升發起來,這強調了膽在臟腑活動中的重要性。所以在立春時節,早晨運動的時候,應該多敲一敲膽經。

膽經位於身體的側面,想減肥的女生們要注意了,敲這條膽經能非常有效地瘦大腿,如果你實在太瘦又不想減肥,那就可以不用去敲。
早晨起來的時候,握緊拳頭雙手用力地在大腿正外側肌肉最豐厚的地方來回敲打,每天敲打10分鐘,膽經得到激發,陽氣升發,人這一天就都充滿了活力。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天的早晨敲敲膽經,陽氣升發,會使身體保持一個很好的狀態,給一年開一個好頭。

 ---本文摘自《24節氣自癒養生法:跟著節氣這樣吃、這樣做,癌、病不上身!》前言,出色文化

立春防風邪入侵|《24節氣自癒養生法》

 

★獨創「節氣養生三合一養生法」,造福百萬人!

出身中醫世家、師承國醫張鐵敏的迷羅,多年獨創「節氣養生法」,結合食療、自然瑜伽、經絡拍打,以順應24節氣、飲食養內,瑜伽調外,再以經絡溝通內外,告訴大家如何「上承天氣、下接地氣」的養生祕方。

★24節氣是強身、壯體、轉運的關鍵!

春天養肝、多吃綠色食物,夏天要健脾,首重「祛濕」、消除煩熱…,養生養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通經絡、養氣血、補元氣,效果加倍!

★食療x瑜伽x疏通經絡,三管齊下

中醫世家的祖傳食療祕方x隨時隨地都能練的瑜伽改良功法x24節氣種經絡疏通大法,讓你的身體「元和、脈順、筋柔、骨正」,一輩子不生病! 

  天人相應的養生精髓,12年不生病!

  人體的健康與大自然習習相關,

  節氣更是強身、壯體、轉運的關鍵,

  養生養在對的地方、對的時間,

  通經絡、養氣血、補元氣,效果加倍!

  人的一生就是元氣生、壯、弱、散的過程,所以,學會了元氣的保養之道,也就掌握了養生的精髓。那如何養元呢?就是要天人相應,跟上氣候變化的規律,24節氣調整陰陽平衡最好的時機。 

  春:中醫說有六種氣候會使人生病:風、寒、暑、濕、燥、火。其中,風邪排在首位,「風為百病之長」,所有的寒氣、熱氣或者燥氣都會依附風邪侵入身體,所以春天養生最重要是要做到「防風」,建議敲打膽經,升發陽氣,增強體質。 

  夏:夏天容易有心慌、胸悶的症狀,這時就要養心、通心經。接下來還要防暑熱,如果飲食不注意,生活沒規律,易導致虛火、虛熱,呈現失眠、浮躁的情況,此時可自製解暑消脂茶飲,可清熱解暑。 

  秋:初秋要袪濕養脾,深秋要去燥養肺,把養生重點放在調理呼吸系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經常揉肺經,多服用陳皮雪梨湯來潤肺開胃,有理氣化痰的功效。 

  冬:到了冬天,身體的氣血循環都會比較弱,此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找時間多運動。另外,五臟中腎臟是最怕冷的,所以冬季的養生重點在養腎,養腎的關鍵在腰上,可多按命門穴來激活腎氣。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肉毒桿菌在醫學美容上的應用範圍相當廣,許多人會用來除皺、瘦臉、瘦小腿,更有民眾拿著藝人Angelababy的照片來求診,希望能靠肉毒注射打造天使般的臉型,但近來有民眾反應,原本肉毒注射效果相當明顯,在施打三四次後,效果卻大打折扣。會影響肉毒施打效果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若想生小孩,千萬不要亂吃甘草、甘草成分保健食品,以免雌激素分泌受干擾,影響生育能力。美國一項動物實驗發現,甘草中的「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會干擾卵巢荷爾蒙分泌,導致雌激素分泌大為減少,生育能力就會變差。 異甘草素 干擾雌激素分泌 研究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民眾用藥錯誤百出!一名60多歲的癌症婦人,把止痛貼片當痠痛藥布「哪裡痛就貼哪裡」,一次貼了3、4片,結果藥物劑量過高導致呼吸抑止,送醫急救後才撿回一命。 常見用藥錯誤方法 馬偕醫院藥劑部主任李韋瑩指出,大多民眾對於用藥的主觀意識,常優先於專家建議,常未依標示使用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32歲的陳小姐,平時月經來時血量正常,最近感覺稍微頭暈,容易疲倦,近一個月感覺心悸,走路會喘,非常累,無法工作,所以至醫院求診,經血液檢查發現有嚴重貧血,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缺鐵性貧血伴維他命B12缺乏 胃鏡檢查發現胃只剩30c.c.併有胃食道逆流,另外血液檢查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