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端午節粽子熱量高 營養師整理「3粽點」教你健康吃

端午節粽子熱量高 營養師整理「3粽點」教你健康吃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端午節除了觀賞划龍舟與正午立蛋之外,吃粽子也是多數民眾必做的節慶活動之一,蒸煮後的桂竹葉及麻竹葉香氣四溢,搭配上炒豬肉、蝦米、蛋黃跟香菇等配料更是令人食指大動,然而粽子固然美味,熱量卻也不容小覷。


「南北肉粽」經常引發討論,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胡淑婷表示,隨著粽子內餡及製備方式不同,1顆重量175克的傳統肉粽,熱量約介於350至500大卡。北部粽的糯米先炒至半熟再包入粽葉,南部粽則是包入生糯米後用水煮方式煮熟,不同的烹調方式使南部粽約比北部粽少30%的脂肪。


至於改良後的雜糧粽較小巧,且以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雜糧(如:黑糯米、糙米、薏仁、雪蓮子、燕麥等)取代糯米,補強傳統粽子膳食纖維偏少的弱點。使用瘦肉代替五花肉、糯米不經拌炒且無加入豬油或紅蔥頭,相較於傳統北部粽及南部粽,約可減少20%至40%的熱量。


若無法自製或選購改良的雜糧粽,也需因應傳統粽高醣、高油及低纖維的特性,調整當天的食物及烹調油量,營養師胡淑婷也提供給民眾3大原則。


粽點1:粽子主要成分為糯米,糯米屬於全穀雜糧類,建議1天以1顆粽子為限,且當天要少吃半碗到1碗飯。


粽點2:無論是傳統的北部粽或南部粽,皆是包入炒過的內餡,為平衡1日的油脂攝取量,建議其它餐點烹調改為蒸、烤、滷或清燙。


粽點3:建議每天攝取1.5至2.5碗煮熟的蔬菜(或3至5碗生菜),約1.5碗至3碗的水果。


胡淑婷提醒,慢性病患者要注意,習慣沾醬的民眾,1包速食店番茄醬重量的甜辣醬及醬油膏含196與405毫克的鈉,約占健康成人每日鈉攝取量2400毫克的10%至20%,容易引發血壓升高,粽子內餡已經調味過,為避免攝取太多鈉含量,建議不沾醬或適量沾醬。


此外,糯米為高升糖指數,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且不易消化,因此糖尿病、腸胃不適者,建議小口淺嚐及注意份量,在端午節享受粽子之餘,也能吃得美味又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根據WHO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乳癌已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最新癌症報告也顯示,當年度不到50歲就新確診乳癌人數竟突破5,000人,其中「極年輕型」(35歲以下)超過400人,不到40歲確診者更高達1,200多人!因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2歲的游先生,自營電器行工作長達20餘年,每月工作22-24天,工作內容包含大型電器販售及到宅安裝、維修等作業。自去年起,游先生開始右肩疼痛,檢查後發現右側棘上肌肌腱部分撕裂及右肱二頭肌肌腱炎,確診是旋轉肌袖症候群,到醫院就診,並經醫師鑑定為職業傷害。旋轉肌袖症候群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剛上高一的「青青」最近耳朵「常聽到自己講話回音」、「感覺悶悶的」,甚至懷疑「聽力退步」,做完聽力檢查後卻無任何異常,不過醫師發現她裝了牙齒矯正器,因此體重激瘦4公斤,研判應是短時間體重減少,導致負責耳咽管關閉的脂肪墊流失,造成耳中壓力不平衡,引起「耳咽管開放症」,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逾150萬人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推測台灣每15個人就會有1人罹患憂鬱症, WHO更將其列為需要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一。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醫師表示,憂鬱症是個持續嚴重情緒疾病,若是身邊的親友能正確地接住這些求救訊號,或許就能避免一場遺憾。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