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這一切從一個創傷開始...

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一切從一個創傷開始

那年五月,我抱著手上不斷滲血的傷口,蹣跚地走進醫學大樓。我期待能有醫師為我縫傷口,但得到的答案是本日沒有外科門診,於是我坐著等候家醫。那時候的我對於自己的狀況是不能說的,連傷口也無法給人看,因為傷口在我身上終究是個傷口,同時也是條心裡的傷,如我的痛無法給人閱覽。但一切從那個時候開始轉動起來,從一個創傷開始。

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這一切從一個創傷開始...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傷口在我身上終究是個傷口,同時也是條心裡的傷,如我的痛無法給人閱覽。

 

一拿下繃帶醫生驚呼一聲就開始追問我是怎麼弄的,見我不回應,就搬出鄭捷和世道如此不能不注意。於是我有了三個選擇:自己弄的、別人弄的或是意外,理所當然的選擇了意外,然後理所當然的醫生不相信。這齣鬧劇何時能結束呢?我要說得如何動聽他才願意為我包紮呢?

接下他追問我致傷的器具,然後護士開始拿尺量我手上傷口的長度,我好像在做筆錄,非得俯首認罪不可。我想起性侵受害人約莫也是這樣,以為會被醫治的,卻又要再被剝削一次,好像不辨認清楚就不配使用醫療資源。雖然醫生大概無法了解,這件事也算是個創傷事件,或至少我不願意提起,只一直說些程序以及驚慌的說他要通報。為著施壓我說我是相關專長的學生,這種情況不適合通報比較適合轉診等等,但他忙著說服我說這樣他很難做人,如果我做了什麼追溯起來到他這裡有就醫紀錄,那他會怎麼辦之類的。所以我一來被剝奪了自主能力成為病人,說話沒人理;二來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精神病手記,2014年5月27日)

我被視為一個問題,如燙手山芋的被丟入了心理衛生體系,後來我所知道的是系上緊急成立了一個應變會議,來討論我的事情。但事實上我若要死,當晚就死去了,我想,我是被評估為低風險的個案,於是就在當晚放我回去。

因為那個通報我開始進入一個被醫療網羅到,卻還沒開始運作的狀況,它在遠方隱隱的招手,縈繞我腦中每天都是一個關於疾病的辯證與自我懷疑的不安,以及自己是個問題的意識。過往,我可以用某種平衡的方式放血、然後繼續生活,行為過後我仍舊完整,但在被宣告過後我再也無法成為一個「正常人」而簡單的活下去。

但回顧這一切,其實我是自願的進入這灘渾水中,我知道將會很痛所以接觸了醫療,進入了家醫系統中。雖然也是膠著的生活讓我無路可走,但腳是我的,我自己上了車,從此也失去了怪罪的對象。

必須做些什麼?就醫

同年八月,我走上了山上的醫院,印入眼簾的先是墓園的景象,然後來到山中隱藏的療養院。有種穿梭陰陽界的感覺,我的生命好像在那裡死了一遍,更正確來說,是死在昨天。前一天晚上,我因為準備演講的焦慮在電梯中砍了自己手掌,深深的傷口肌肉外露,我仍騎著機車趕場讓血沿路灑下,手掌的疼痛使我沒有辦法剎車,於是只能把車停在路邊搭捷運去。晃晃的捷運上,血從繃帶暈開,被通報之後,自傷來到意識層面,我的頻率與強度都增加了,且貪得無厭。演講的結果很爛,我在途中崩潰了,說不出話來只能中途暫停。那不像我,而我真的不行了……

那像是某種招引,它在那裡等你。當你無助時,它是第一個浮上心頭的選項,即便那後面有些什麼,並不清楚。

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這一切從一個創傷開始...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那像是某種招引,它在那裡等你。當你無助時,它是第一個浮上心頭的選項,即便那後面有些什麼,並不清楚。

 

我其實沒有想好為什麼要去就醫,和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整個晚上想的,大多是莽撞後的不安,和面對自己屈服於病者的這種、選擇了輕鬆的路的行為,有強烈的羞恥感吧。所以魂不守舍的騎著車,漸漸地駛往半山腰的○○,那個精神病的大總部。在門診外我還是沒想到要和醫生說什麼,不安與荒謬感一直纏繞。

醫生有些年紀,問了許多病徵的問題,都是些表面的欄位選項的內容,我猜他覺得我是情緒困擾,因為他的問題都是憂鬱症診斷的項目。我想要去解釋裡頭複雜的什麼,或是澄清,然後意識到他所需要的以及能給的也就只有這些,照診斷、開藥,也許我的主訴看起來也就是如他開的診斷:神經性憂鬱症一樣,像個帶有膚淺煩惱的女高中生一般。

但事實上我知道,藥物無法解決我的任何問題,因為這些離我的診斷、情緒問題都太遠了。如果不是生命確實有個環節發生了什麼,那就是我生錯了時空枉為人類了。那是這樣根深柢固,藥物終究只是一種妝容般的技法。(精神病手記,2014年8月19日)

那天我得到了一個精神科診斷,還尚未意識到自己多了一個身分與一段和醫療嵌合的生活。那天我自己步入了醫療的世界,然後被捲入其中。

 

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這一切從一個創傷開始...

本文節錄:【精神病手記:反覆自殘的三年自述】一書

作者/林昭生

心理相關研究所就讀中,也曾從事心理相關工作。
躁鬱症患者,自殘歷史十年。
但除卻這些標籤之外,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36歲的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媽媽和阿姨皆因肺腺癌喪命,今(4)日一早她在臉書PO文透露自己也發現右肺異常,將在今日接受手術。民眾得注意的是,國內最新癌症登記統計國人女性十大癌症,肺癌首度超越大腸癌躍居第二位,台大肺癌權威就特別提醒兩類人,建議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一名16歲女孩從小被媽媽強迫吃不愛的食物,家人關係雖親密,但一到用餐時間氣氛就變緊繃。三年前父親因意外離世,媽媽送女孩出國讀寄宿學校,一年前放假返家時,她表達不想吃原本愛吃的甜點,陸續出現異常愛哭、便秘、停經情況,媽媽細問才發覺,女兒在校受到同學言語嘲諷,認為自己...

閱讀詳情 »

紐西蘭籍機師染疫掀起台灣本土武漢肺炎(COVID-19)確診風波,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新版機組員防疫管理措施,須居家檢疫7天及自主健康管理7天,有國籍航空女機師抱怨,自己的母親開刀卻無法探病。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請民航局蒐集相關問題,將研議如何處理。一名女機師在臉書抱怨,母親開一個大手術,...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自英國(案810)、德國(案811)、美國(案812)及史瓦帝尼(案813)入境。莊人祥表示,案810為本國籍20多歲女性,去年8月至英國就學,12月30日於當地登機時出現喉嚨癢症狀,31日返國,持有登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