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精神障礙照顧者的悲歌! 別忽略喘息的重要

精神障礙照顧者的悲歌! 別忽略喘息的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編輯部報導)

一位照顧精神障礙妹妹30年的哥哥,因妹妹不願看診,同時又堅持自行外出,劇烈爭執後,哥哥親手持刀將妹妹斷頭。54歲的哥哥與50歲的妹妹,相依為命30年,這30年哥哥「獨立」照顧,那共是一萬一千個日子,可曾有任何「喘息」服務?

沒有考慮精神障礙族群需求

在台灣,「身心障礙服務」的設計都不會特別考慮精神障礙族群的不同需求,「長期照顧服務」無論是十年計畫或1.0、2.0、3.0……,20年來,台北市心生活協會金林總幹事詢問各政府部門:『請問長期照顧要給精神障礙家庭什麼樣的服務』--從以前的衛生署、社會司,到政府組織改造後的衛生服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到地方的社會局、衛生局…,始終沒有任何一個單位有答案。

僅以醫事為思考的主體

雖然台灣精神醫學相當進步、這些年來部分精神障礙服務也有一些成長,但對很多求助無門或慢性疲乏的精神障礙家庭而言,服務還是太少、太不合用、或者根本沒有。政策怠慢精障族群的最大原因,是政府以「醫事」(單位/人員/機構)當思考的主體,忽略長期性生活壓力需要的是社政、照顧、社會心理支持的力量。

無分藍綠,政府長期以來忽略精神障礙者需要的生活照顧服務、忽略精障家庭照顧者需要的喘息服務,漠視民間精神障礙公益團體一而再再而三提出「社區精障定點服務設施仍不足」、「需要提供可到宅的長期性生活支持服務」、「需要精障家屬諮詢與支持服務」的重要性。

從需求出發才能解決問題

台北市心生活協會呼籲政府及社會,不要再以為精障者需要的只是服藥,必須要投入資源、給予精障者多元化的長期性生活支持服務,需要為精神障礙族群的需要提供專屬、合用的社政與長期照顧服務。從精障家庭生活中的需求出發,提供支持、給予服務,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從今天就開始面對與規劃

請不要再漠視精障家庭的需求,懇請各政府部門傾聽病友及家屬當事者的需要,重新檢討精神衛生體系及社福資源配置問題,修訂「精神衛生法」增加社區多元服務,從今天就開始面對、規劃,別讓悲涼的事故再發生。(文章來源/社團法人台北市心生活協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1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70歲老先生中午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醫療團隊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的心臟血管並置放支架,兩周後,老先生順利地出院。「人家說心肌梗塞都是天氣冷、寒流時才會發作,怎麼我老伴會在夏天發生呢?我還以為是天氣熱中暑昏倒。」老先生的妻子不解地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歲的新手媽媽芸芸在餵母奶時發覺孩兒不斷哭鬧,難以哺餵,丈夫更觀察到孩子在啼哭時舌尖黏在口腔底部,察覺有異,便盡速帶著新生兒到醫院,經診斷後發現為舌繫帶過緊所致,在門診使用無菌剪刀進行簡單處理並加壓止血3-5分鐘左右後就恢復正常,孩童也能夠正常的喝奶。舌繫帶過緊 恐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隨著疫情平穩後防疫微解封,餐廳開放內用後,吃飯時也能拿下口罩,若是拿下口罩就露出不整齊、歪斜的牙齒,肯定會令人覺得煞風景,因此不少人開始積極打造門面。 泉玥牙醫診所牙醫師林楚喬表示,對於可能只有牙齒微亂、小小的牙縫,或是需要2次矯正的人來說,「微型矯正」能縮短矯正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全台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民眾也漸漸回歸以往通勤上班的生活模式,但其實許多人對於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仍舊會感到不安,選擇搭乘計程車來避開人潮。車隊也順勢加強APP叫車系統及用戶優惠,本土知名車隊還提供26種無現金交易方式及點數折抵,方便消費者使用。疫情期減少在外等車時間 A...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