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初期無聲無息 血糖異常胰臟恐退化80%

糖尿病初期無聲無息 血糖異常胰臟恐退化80

【NOW健康 陳敬哲/特別報導】糖尿病不可逆!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新確診2.5萬人糖尿病患者,尤其第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原因都脫離不了不動、不健康飲食、肥胖這3大主因。而糖尿病可說是各疾病的誘發因子,大腦、心臟、腎臟、四肢等疾病,很容易因糖尿病誘發。因此,健康的人應該維持健康生活形態,降低糖尿病的發生機會,而糖尿病患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服藥控制。


肥胖是眾多不良生活習慣的結果 糖尿病由肥胖而引起


台北長庚醫院、市立土城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林樹福表示,第2型糖尿病的起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當體重上升胰島素的利用效率就會變差,身體就會增加胰島素分泌,加強血糖穩定;然而當胰臟不斷加重負荷的工作量,便加快其退化時程,漸漸胰島素分泌量下降,血糖就開始不穩定,逐漸產生糖尿病。


肥胖不是單一元素,而是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造成,例如飲食不均衡,攝取熱量太多,身體卻活動量不足,讓熱量轉化成脂肪保存在身體。尤其現代大多數上班族,都在久坐行列,也沒有運動習慣,加上飲食難以自主管控,不知不覺體重就上升,慢慢地開始陷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漩渦。


糖尿病初期不知不覺 等到吃多、喝多、尿多已經來不及


林樹福提醒,初期糖尿病身體不會有明顯症狀,很多患者都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自己血糖已經異常,幾乎可以說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罹患糖尿病。然而糖尿病不會「好」,一旦胰臟功能退化衰竭就沒有辦法完全恢復,最好在沒有發生糖尿病時,就要培養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時間監控血糖數值,確認胰臟當前狀況。


假使身體因血糖控制不易,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症狀,意味著糖尿病已發展到一定程度。林樹福解釋,當胰島素無法讓血糖進入細胞,血糖值不斷升高,身體就有代償機制,讓血糖在尿液排出。水分會大量流失,排尿量增加就想喝水,也因血糖沒有到細胞內運用,身體會認為養分不足發而出飢餓訊號。


林樹福也說,臨床上能發現,糖尿病患者有時口渴不一定只想喝「白開水」,而是想要喝含糖飲料,血糖已經高到會從尿液排出,但仍然會想要喝含糖飲料,原因很可能是生活習慣導致。平時就已經習慣口渴喝飲料,因此在補充水分時,就想要用含糖飲料來當水喝,另外吃甜食容易上升血糖也是可能的原因。


糖尿病不僅「慢慢來」 急性症狀恐致命!


雖然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很多病症都是「慢慢來」,但也有急性病徵恐怕致命!林樹福強調,當血糖無法讓細胞運用,脂肪就會開始分解,游離脂肪酸在肝臟代謝,就會產稱出胴體,當胴體與鉀離子在血液濃度大量升高,導致酮酸血症,會引起心律不整,血壓也會很低,呼吸急促很喘,必須馬上急診治療。


林樹福也說,另1項糖尿病急症,就是高滲透壓血症。當患者血糖非常高,沒有明顯胴體反應,血液滲透壓卻拉高,患者脫水會非常嚴重,電解質也會極度失調,患者同樣會感覺到非常不舒服,有可能陷入昏迷,必須馬上急診治療。不論酮酸血症或高滲透壓血症,假使沒有即時妥善處置,都有可能導致死亡。


糖尿病前期解查才會知道 確診糖尿病胰臟已退化80%


糖尿病即早發現非常重要!林樹福提醒,早期糖尿病由於症狀不明顯,檢驗血糖就變得非常重要。一般人如果空腹8至12個小時抽血檢測,血糖值不會超過100mg/dl,糖尿病前期則在100至125mg/dl之間;如果是飯後血糖,一般人不會超過140mg/dl,如果在140至200mg/dl之間,也是糖尿病前期。 希望疾病會康復會「好」,是絕大多數患者的期盼,然而糖尿病只能控 制無法痊癒。林樹福解釋,糖尿病高風險族群,剛開始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讓血糖能夠維持穩定,但胰臟功能開始受損,等到發現到血糖高於正常值時,胰臟功能大約僅剩下常人年輕時的10%至20%,所以等到看到血糖異常時都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其實胰臟恐怕已經毀損90%。


糖尿病只能加強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


林樹福也說,身體很多器官都會隨著年紀慢慢退化,包括心臟、肺臟、腎臟,也包括胰臟。當不斷加強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況下下,會加快胰臟功能退化,可能在40或50歲,甚至更年輕,就出現血糖控制困難。由於糖尿病是不可逆疾病,只能努力維持,不要讓糖尿病惡化,降低誘發其他慢性病的機會。


林樹福再次提醒,不論正常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維持規律運動,至少每周5次,每次30分鐘,就能夠幫助控制血糖,特別是糖尿病前期民眾,每年都會有3至10%惡化成糖尿病,如果能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至少能降低50%的危險。


糖尿病用藥務必遵照醫師指示 每個人狀況都有差異


林樹福持續說,糖尿病患者除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藥與飲食必須遵照醫師指示外,目前糖尿病用藥大致可區分成增加胰島素敏感度、與刺激胰島素分泌。患者可多利用藥物,讓血糖可以順著尿液排出體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能保護腎臟。醫生會按照不同病患狀況與需求,開立對病人有益處的藥物。


更多NOW健康報導
▸「醣」與「糖」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5000人罹患子宮頸癌,每天約有2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為台灣排名第二高的婦女癌症。為積極推動「疫苗」加「抹片」的雙重保護觀念,新竹市今年持續提供國一女生免費施打子宮頸癌疫苗,預計約有2800名國一女生受惠。為防治子宮頸癌,自99年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忙碌的小資上班族,想忙裡偷閒看盤,緊盯手機不僅傷眼,又可能因外出而錯失投資良機;有業者推出「雲端自動盯盤APP」,提供超過1500種自訂監看條件,讓投資人不必時時刻刻盯盤,只要設定監看條件,即可自動通知,隨時掌握股票行情,做出最佳理財決策。賺了不知要賣,賠了來不及要跑、天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疾病管制署所公布的最新疾情監測資料顯示,上週國內又再新增18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3例境外移入病例;該署強調,登革熱病例數快速增加,加上中秋假期結束後,民眾往返可能提高病毒跨地區傳播,所以務必要落實戶內外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疾病管制署表示,上週9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醫院左手要錢,右手卻關床!消基會批評,衛福部為解決急診問題,投入鉅額經費,但醫學中心一方面向健保署要錢,表示改善護理問題,一方面又關床,以免無法達到醫院評鑑的護床比指標,而健保署、衛福部竟然束手無策。消基會指出,健保會將於9月27、28日,協商2014年的健保總額,預料又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