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小心腎臟病變 控制血糖,防洗腎命運

「洗腎」,國人並不陌生,但糖尿病所引起的腎臟病變,卻有許多民眾常常輕忽。醫師指出,腎臟病變、眼睛病變、神經病變,都屬於糖尿病的小血管病變。其中,腎臟病變嚴重時會演變成尿毒症,是造成糖尿病患洗腎的主因,千萬別忽視。

糖尿病小心腎臟病變 控制血糖,防洗腎命運

糖尿病血糖控制,對於腎臟防護恨重要,平日血糖監測更是不可少。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奎篤指出,台灣洗腎患者已超過8萬名,是全世界洗腎病患密度最高的國家。慢性腎臟病於早期症狀輕微,甚至沒有症狀,但由於輕忽,往往等到疾病末期才發現就醫,錯失黃金治療期。

糖尿病、高血壓易導致慢性腎臟病變

其中最常導致慢性腎臟病的致病原因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其中尤以糖尿病最為重要。而糖尿病影響腎臟功能原因有二:一是影響血管,腎臟裡有很多小血管,高血糖導致血管阻塞;二是影響腎絲球基底膜。

因基底膜包覆在腎絲球外,正常情況下,血液經過腎絲球,會把毒素等不好的物質過濾掉,但高血糖使基底膜構造改變,出現縫隙,因此會讓蛋白質漏出,原本該被身體回收的蛋白質,卻漏到尿裡,成為蛋白尿。

糖尿病小心腎臟病變 控制血糖,防洗腎命運

台灣是洗腎王國,患者超過8萬者,其中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變值得關心。

洗腎三部曲:尿蛋白─>蛋白尿─>洗腎

醫師陳奎篤強調,當尿裡出現不該有的尿蛋白,就是糖尿病患腎臟病變的第一個明顯特徵。一開始的症狀是尿中出現微量蛋白,稱為「微蛋白尿」;當尿中蛋白量持續增多,就成為「蛋白尿」,這已是腎臟病變的中期症狀。

臨床統計也發現,罹患糖尿病10至15年後,大多會出現「微蛋白尿」。若已出現微蛋白尿,卻未好好控制血糖、血壓,大約3至5年,會進展為「蛋白尿」,若再不加以控制,平均3至5年內走入腎衰竭,必須洗腎,屬於末期腎臟病變。

預防腎臟病變:早期發現、控制血糖、血壓

為了要預防腎臟病變、延緩腎功能惡化,除了早期篩檢、早期發現以外,很重要的是控制血糖、血壓。

1.血糖控制:除了飲食控制、適度運動、降血糖藥物使用之外,建議能自行監測血糖,除了可記錄血糖變化提供醫師調整藥物之參考,也可了解是否因飲食所造成的高血糖。

2.血壓控制:若沒有禁忌症,建議優先使用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但使用者須依醫師指示定期追蹤腎功能與鉀離子濃度。

此外,高血脂的控制也很重要,不但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的部分患者,腎功能惡化的速度可能會減緩。

同時,抽菸、肥胖都與慢性腎臟病與許多其他慢性病有相關,適度減重、戒菸可能有所幫助。此外,不當服用中藥、止痛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可能直接造成腎功能損傷。脫水、暴飲暴食、過度蛋白質攝取等也應該避免。保護自己的腎,須從日常細節做起,才能遠離「洗腎王國」的汙名。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3/577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不必興師動眾,只需要每天簡單的堅持一些鍛鍊就能實現。分享十個簡單的動作供大家參考。 (圖片擷取自wikihow) 1、兩手對搓一分鐘:手掌快速對搓300次,刺激手掌的經絡穴位可通六經、強化內臟、調和陰陽之氣。 可治療肩痛、眼睛疲勞。 2、手指摩頭一分鐘:手指由前額深摩頭頂至腦後,以每秒2-4次的...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youtube) 惱人的鼻頭粉刺,不僅會造成皮膚沉澱、影響美觀,還會讓臉部泛油,非常不舒服,所有人都希望能將粉刺「斬草除根」。不少人為了示範教學,便開始會將擠粉刺的過程放到網路上,不知不覺,「擠粉刺」竟也成為一種另類的舒壓方式,許多網友表示,看完這些粉刺擠完的...

閱讀詳情 »

(圖片擷取自answers) 錯誤① 流鼻血仰頭 小時候一流鼻血,家長就讓趕緊讓仰頭,這個經歷你有木有?其實,這種方法是錯的!   這樣容易使血液倒流到喉部,讓孩子感到噁心嘔吐、甚至嗆到,還有產生窒息的危險。   正確姿勢:用手捏住鼻翼   流鼻血時,記住頭部應該保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從懷孕的那一天起,孕媽咪就要注意飲食,才能產下健康寶寶,至於特別需要哪些營養素呢?營養師建議,懷孕過程中最需要補充的營養除了鈣與鐵之外,碘、DHA與葉酸也很重要,因為碘與DHA和寶寶的智力有關,葉酸則有助寶寶神經系統發育。 鈣+維他命D好吸收 中山醫院營養組組長林素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