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年輕化!半數病患有視網膜病變 視力模糊要警覺

糖尿病年輕化!半數病患有視網膜病變 視力模糊要警覺

【NOW健康 葉立斌/新北報導】年約33歲的網紅「亞洲統神」張嘉航,日前在直播自曝健康檢查中的糖化血色素數值超標,「疑似」罹患糖尿病;雖未被醫師確認,仍不可大意。糖尿病造成的危害相當深遠,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甚至喪失視力!


一半的糖尿病患 有視網膜病變


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近年來糖尿病更出現年輕化趨勢。糖尿病患長期處在血糖過高的情況,會傷害到全身許多部位的小血管,例如:視網膜。視網膜血管產生傷害而引起血液滲漏,造成視網膜組織傷害,所視影像變模糊、甚至導致視力喪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蘇郁婷指出,約有50%的糖尿病患會同時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病史愈久、血糖控制越不理想,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愈高。


蘇郁婷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症狀多以視力模糊來表現。大部份初期「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病患黃斑部視力並未受到影響,所以不會有什麼症狀,此時除非散瞳進行眼底檢查,否則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很難被發現。若病變持續惡化,進展為「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則可能引起大量出血使視力驟降,也可能因為新生血管及纖維組織的增生,引起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嚴重影響視力。


此外,任何階段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都有可能會出現「糖尿病黃斑部水腫」,造成視力模糊、影像扭曲等症狀。


初期可能無症狀 察覺視力模糊應及早就醫


蘇郁婷說明,輕微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只須控制血糖並定期追蹤,而黃斑部水腫、嚴重的非增殖性病變或增殖性病變,則須治療以改善症狀或防止病情惡化。針對眼睛治療可以進行周邊視網膜雷射,減少視網膜新生血管增生。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則能消除黃斑部水腫並改善視力。若增殖性病變合併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則需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清除玻璃體中的血塊或清除纖維組織使視網膜復位,以期改善視力。


最後,蘇郁婷提醒,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毫無症狀,等到有症狀來醫院求診時,都已經有很嚴重的視網膜病變。為避免錯失早期控制的黃金時機,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定期接受散瞳眼底檢查,若出現視網膜病變,可以及早治療、降低視力喪失的機會。


更多NOW健康報導
▸求子4年終有果!試管療程成功與否 醫曝:必備3大關鍵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35歲女性,眼睛出現脹痛、紅腫等現象,甚至視力出現模糊,就醫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只有0.2,且眼壓過高,確診為虹彩炎性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進一步諮詢後,才發現原來是患者因進補補過頭,進而誘發症狀。包括羊肉爐、薑母鴨等,在冬天時都是許多民眾喜歡進補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針對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日前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33項學名藥品沒有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尚未下架一事,恐有害人體。對此,食藥署澄清,申請變更的藥品都不是主成分,而是不具藥理作用的賦形劑,絕對不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以及療效不等的情形,請民眾放心,將確認違規後,陸續發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12月初前公布33項學名藥品擅自變更處方,必須下架並重新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以證明藥效與原廠藥相符;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揭露,33項藥品至今仍在市場上持續流通,其中高達9成為藥品為PIC/S GMP或GMP品質認證藥廠,「簡直是國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國內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40〜50歲婦女發生率更高達30%!今年32歲的黃小姐就因罹患「黏膜下肌瘤」而流產兩次;婦產科醫師提醒,子宮肌瘤除了容易出血外,也可能引起反覆性流產,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 負責診治黃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