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年輕者增 飯前飯後血糖都要測

糖尿病年輕者增 飯前飯後血糖都要測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糖尿病年輕化!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顯示,75歲以上長者每2人便有1人為糖尿病患者,而20歲以下糖友也相較2008年增加4成。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胡啟民呼籲,台人主食以澱粉、醣類為主,飯後血糖易飆升,患者應全面審視「飯前與飯後血糖」,差距不應超過60mg/dL,並控制糖化血色素(HbA1c)<7%。

糖尿病M型化 大人小孩都要顧飲食

《台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指出,2000年至2014間台灣第2型糖尿病人口增加了2.6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杜思德理事長分析,「高齡化」是台灣糖尿病發生率上升的因素之一;而20歲以下糖友「年輕化」趨勢更應密切注意。

國衛院許志成教授指出,2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每10萬人裡高達13人罹第2型糖尿病,糖尿病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現今飲食西化、速食充斥,疾病惡化速度逐年提升,無論大人或小孩都應正視糖尿病危機。

台灣糖尿病照護進步 糖友死亡率降

所幸,許志成教授提到,隨糖尿病照護進步,台灣第2 型糖尿病人的粗死亡率由2000年至2014 年已下降16.8%。不過年鑑報告也顯示,第2型糖尿病個案併發慢性腎臟疾病、失明以及截肢比率等問題,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

糖尿病照護已邁向個人化時代,不同年齡族群有不同照護。胡啟民醫師舉例,年長者最害怕併發症依序為失明、截肢與洗腎,死亡早已不是威脅,「生不如死」才是無法承受之重;而年輕患者則擔心要和疾病共處一生,因此預防疾病、延緩疾病引起的病變、便利的用藥策略及改善生活品質是關鍵。

「飯後血糖」別忽略 善用複方控糖筆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顯示,近6成患者未達糖化血色素(HbA1c)<7%的治療目標。胡啟民醫師強調,忽略「飯後血糖」的監控是主因之一,尤其台人主食以澱粉、醣類為主,飯後血糖易飆升,患者應全面審視「飯前與飯後血糖」,差距不應超過60mg/dL,若超標應以醣攝取量或用藥調整。

目前口服藥合併胰島素治療的比例已逐年升高。但年鑑報告指出,台灣胰島素的注射率雖達12%,仍與美國的30%與英國的23%有差距。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惠芳理事坦言,常見患者因擔心用胰島素造成生活不便、引發低血糖、猜測副作用等錯誤迷思,對治療感到焦慮與排斥。其實人體本來就需要胰島素來調節血糖,而糖尿病患者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才需使用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減輕胰臟負擔。

胡啟民醫師說,已有許多口服與針劑治療可協助患者控制血糖,其中複方控糖筆涵蓋多種糖尿病治療機轉,可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減少患者施打頻率,提升用藥方便性亦可避免頻繁施打針劑造成脂肪增生,同時兼顧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不引起體重增加等問題。醫師呼籲,患者除了改善生活型態,也應養成監測「飯前與飯後血糖」的習慣,時時對照兩者數值,即時與醫師溝通、調整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7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多發性骨髓瘤復發是必然的過程,積極治療可延緩復發!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雖然無法被治癒,平均2-3年就會復發,所幸現今藥物都可有效延緩復發與提高存活時間,過半數患者存活超過5年以上,提醒復發時,千萬不要沮喪,積極治療都能如期恢復,並配合適量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不舉是所有男人的噩夢,曾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如果不控制血糖,會使神經及血管受到影響,造成性功能障礙。中醫師黃慶雲表示,改善性功能障礙除了要對症治療,避免肥胖積極的控制血糖與提高運動頻率也很重要。 黃慶雲指出,現代醫學已證實,糖尿病屬內分泌失調的代謝疾病,因身體胰島素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不舉是所有男人的噩夢,曾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如果不控制血糖,會使神經及血管受到影響,造成性功能障礙。中醫師黃慶雲表示,改善性功能障礙除了要對症治療,避免肥胖積極的控制血糖與提高運動頻率也很重要。 黃慶雲指出,現代醫學已證實,糖尿病屬內分泌失調的代謝疾病,因身體胰島素分...

閱讀詳情 »

疼痛,應該忍耐嗎? 「年輕的時候,不管再怎麼運動、工作,都不會感到身體痠痛;隨著年紀增長,沒做什麼,卻開始覺得這裡也痛、那裡也痛。」許多年過40的患者,都異口同聲的這麼說;其實,我自己也不例外。 坐下後起身時覺得吃力、想要伸展筋骨便不自覺發出「啊」的聲音、早上起床時會感到腰部隱隱作痛⋯⋯。為了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