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患易罹黃斑部病變 控制血糖是關鍵

糖尿病患易罹黃斑部病變 控制血糖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增加2.5萬人,若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可能因此引起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珊霓指出,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資料也顯示,包括黃斑部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已成為成年人失明三大主因,其中糖尿病患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失明機率高出常人25倍,更不得輕忽嚴重性。

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 有助改善黃斑部病變

近年來,隨著生活型態、飲食等改變,臨床上,因糖尿病導致黃斑部病變者,有逐漸年輕化趨勢,因此除了妥善控制血糖,定期進行眼底篩檢,若出現黃斑部病變時,也應積極接受治療;陳珊霓主任表示,目前治療黃斑部病變上也有重大突破,除了傳統的雷射療法,也可透過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作為眼內注射藥物,幫助病患獲得不同療效。

視力僅剩0.5 竟是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惹禍

臨床上,一名51歲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蔡先生,雖血糖及血壓皆控制良好,但兩年前,卻出現右眼出血、視力不清等症狀,就診後確診為左眼罹患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及玻璃體出血,視力更從原先1.0掉至0.5,所幸在家人鼓勵下,蔡先生積極就醫治療,經醫師安排療程後,不僅症狀已逐漸改善,兩眼視力也回復到1.0,目前仍持續追蹤回診,進行治療。

出現症狀應積極就醫 早期發現介入治療

治療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要精準且治本,像透過眼內藥物注射將抗血管生長因子注射到眼球玻璃體內,阻擋黃斑部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消退,根據臨床實驗顯示,持續接受此治療一年的患者,超過65%都有顯著的視力改善;陳珊霓主任強調,若早期發現有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時,應積極治療,才能有助於控制病情,恢復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48歲男感冒2天死亡 醫:肺炎奪命殺手當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0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黃軍瑋報導)中醫有一種薰臍療法,對許多疾病、症狀,都能發揮改善效果,但這種療法容易燙傷、造成空氣汙染。因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特別改良傳統薰臍療法,大幅減少燙傷、空氣汙染問題。改良版薰臍療法是將中藥材放在草藥包,中醫師將草藥包、暖暖包放在患者肚臍上,用遠紅外線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即使過了炎炎夏日,秋老虎一樣熱氣逼人,多數人整日窩在冷氣房或喝冰水消暑,也都可能造成氣管收縮,引發氣喘發作,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表示,氣喘患者普遍在冬天比較「乖」,熱天氣時則較大意。 夏天就咳 氣管發炎不治療 曾有一位病患反映自己每逢夏天都在感冒,反覆咳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中秋節快到了,很多民眾一想到中秋節就想到烤肉。吃烤肉時,千萬不要小看烤肉醬的醬料刷,醬料刷亂刷,烤肉醬就會成為細菌、食物中毒溫床!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建議,民眾使用醬料刷刷烤肉時,一定要等肉烤熟再刷上醬料,以免生肉細菌附著於醬料刷,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騎車真的要小心!一名二十多歲年輕男子因為車禍,竟然將尿道給撞斷了,雖然經由醫師將尿道接好,但是卻有可能發生尿道狹窄的問題,如果情況嚴重,還得要再次做切開手術,甚至得要做尿道重建。 骨盆腔骨折約有四分之一會傷及尿道 收治這名男子的羅東博愛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邵翊紘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