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減肥4迷思 飲食順序錯誤也NG

糖尿病減肥4迷思 飲食順序錯誤也NG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3歲張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又因工作長期應酬聚餐,兩年前體重達到130公斤時,眼睛腫脹、視物模糊扭曲,診斷為長期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初期病變,若嚴重恐失明。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

許多藥品主打抑制食慾、增加代謝和促進排便,這都是短期成效,若要維持長期健康,除了少吃高熱量食物,低熱量的食物也不能吃多,掌握「惟量是問」的關鍵,讓自己在用餐時能明確知道每一餐的總量及熱量,外食族購買超商食物時可參考外包裝標示熱量,每日所需熱量的評估要考量自己工作耗用的體力多寡,避免因為攝取不足導致頭暈等狀況。

對此,郭建志也針對糖尿病、肥胖等常見4迷思,進行解析:

 迷思1:先吃肉,再喝湯,飯後一盤水果剛剛好?

中醫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階段,指的就是多渴、多食、多尿,這3多症狀處理好,達到滋陰補腎,血糖就會穩定。建議改變飲食順序,先吃低熱量水果,再喝湯,先吃肉再吃菜,吃完飯感覺8分飽就是剛剛好。

迷思2:不管中藥西藥,只要能控制血糖、體重下降就是好藥?

控制血糖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調整最佳,若僅是透過藥物的幫助,沒有良好的觀念與生活作息,一時的瘦只會換來更久的胖,畢竟肥肉債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議要搭配醫囑、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

迷思3:少吃這餐的份量,挪到下一餐吃並不會胖?

三餐不固定、暴飲暴食是無法控制血糖,後果還可能會導致更胖、注意力不集中、餓了容易生氣還影響人際關係;建議要定時定量,吃少量澱粉、大量青菜,並少吃精緻醣類或加糖,例如汽水、珍奶、蛋糕、麵包、餅乾、泡麵、鍋貼、甜食,以及油炸高脂肥肉、動物外皮與高膽固醇類的東坡肉、雞皮、炸雞排、炒花枝。 
迷思4:水果含有高纖維,用來代替正餐也不會胖?

鳳梨、芒果、蕃薯、南瓜、山藥等瓜果蔬菜,因為香甜、含糖量高,也不能一次吃幾顆當作正餐,應該要均衡飲食搭配,食物多搭配吃高纖低熱量的蔬菜類,或吃芭樂、火龍果、蕃茄等低熱量且有飽足感的水果類。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夏天就是要有腹肌、馬甲腺!體雕美學新革命 引領懶人塑身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檢驗科「心」升級 全自動智能化設備打造新里程碑

醫藥費如巨石!失眠和焦慮相伴 貸款專家教您善用金融貸款度難關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6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抗氧化對於養生很重要。中醫師陳逸光表示,氧化是指氧被吸入物質內,使此物質失去原來的特性而分解。氧化愈快,細胞老化愈快,人易老。氧化愈多,細胞損傷愈多,誘發百病叢生。應加強抗氧化功能,促進身體的防禦能力。   中醫師陳逸光表示,抗氧化基酉每(SOD)可以幫助達到中和活性氧功能,當腦細胞愈年輕...

閱讀詳情 »

一個海軍陸戰隊員去到一個小鎮的時候,每個旅館客房都滿了。「您一定在某處有房間」,他向老闆懇求,「我不在意睡覺的地方,有沒有床都好!」老闆:「好吧!軍官,我有一間雙人房,可是你可能要和另一個房客同住。」老闆說:「他也許是高興跟你分租房費用。但告訴你,他那麼大聲地打鼾,早就被隔壁的房客抱怨。我不敢肯定你...

閱讀詳情 »

 更新日期:2011/10/11 05:30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韓柏檉三年多前發現肝癌,切除腫瘤後,癌細胞又轉移到肺,歷經廿、卅次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總算把病況控制住。現在,他天天到癌友新生命協會「保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