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減肥4迷思 飲食順序錯誤也NG

糖尿病減肥4迷思 飲食順序錯誤也NG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3歲張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又因工作長期應酬聚餐,兩年前體重達到130公斤時,眼睛腫脹、視物模糊扭曲,診斷為長期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初期病變,若嚴重恐失明。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

許多藥品主打抑制食慾、增加代謝和促進排便,這都是短期成效,若要維持長期健康,除了少吃高熱量食物,低熱量的食物也不能吃多,掌握「惟量是問」的關鍵,讓自己在用餐時能明確知道每一餐的總量及熱量,外食族購買超商食物時可參考外包裝標示熱量,每日所需熱量的評估要考量自己工作耗用的體力多寡,避免因為攝取不足導致頭暈等狀況。

對此,郭建志也針對糖尿病、肥胖等常見4迷思,進行解析:

 迷思1:先吃肉,再喝湯,飯後一盤水果剛剛好?

中醫治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階段,指的就是多渴、多食、多尿,這3多症狀處理好,達到滋陰補腎,血糖就會穩定。建議改變飲食順序,先吃低熱量水果,再喝湯,先吃肉再吃菜,吃完飯感覺8分飽就是剛剛好。

迷思2:不管中藥西藥,只要能控制血糖、體重下降就是好藥?

控制血糖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調整最佳,若僅是透過藥物的幫助,沒有良好的觀念與生活作息,一時的瘦只會換來更久的胖,畢竟肥肉債不是一天造成的,建議要搭配醫囑、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

迷思3:少吃這餐的份量,挪到下一餐吃並不會胖?

三餐不固定、暴飲暴食是無法控制血糖,後果還可能會導致更胖、注意力不集中、餓了容易生氣還影響人際關係;建議要定時定量,吃少量澱粉、大量青菜,並少吃精緻醣類或加糖,例如汽水、珍奶、蛋糕、麵包、餅乾、泡麵、鍋貼、甜食,以及油炸高脂肥肉、動物外皮與高膽固醇類的東坡肉、雞皮、炸雞排、炒花枝。 
迷思4:水果含有高纖維,用來代替正餐也不會胖?

鳳梨、芒果、蕃薯、南瓜、山藥等瓜果蔬菜,因為香甜、含糖量高,也不能一次吃幾顆當作正餐,應該要均衡飲食搭配,食物多搭配吃高纖低熱量的蔬菜類,或吃芭樂、火龍果、蕃茄等低熱量且有飽足感的水果類。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夏天就是要有腹肌、馬甲腺!體雕美學新革命 引領懶人塑身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檢驗科「心」升級 全自動智能化設備打造新里程碑

醫藥費如巨石!失眠和焦慮相伴 貸款專家教您善用金融貸款度難關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6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每天喝龍眼茶,一千度近視降到只有兩百度! 此方的提供者是一名執業中的中醫師兼教授,他的爸爸也是中醫師。 有一天一起泡茶聊天時,聊到了這一道藥方。他的外甥曾經近視一千度,他就叫他煮用以上這道藥方,每天喝。 八個月後外甥的近視降到只有兩百度。所以這是一有經親身體驗而成功過的藥方。 藥方:龍眼肉+龍眼核...

閱讀詳情 »

早晨起來,發現自己的眼圈發黑,很多人會認為是太疲勞了,沒有休息好所導致的。 但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注意了,它很可能是健康的"黑色警報"。 黑眼圈→肝臟 黑眼圈畫像:面部、眼眶周圍都有色素沉著 黑眼圈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外在表現,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肝腫大者,黑眼圈往往長期...

閱讀詳情 »

有的人平時很注意口腔衛生,沒有什麼不適症狀,睡覺姿勢也正常,可是在睡覺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流口水,原因很可能就是脾虛。 【脾對應的體液是口水】 專家表示,從中醫角度而言,人體內的五臟對應著五種體液,其中脾對應的是口水。當脾臟氣血虧虛、功能虛弱時,就無法控制口水,就會出現口水自動流出的情況。 &ldqu...

閱讀詳情 »

一天一個蘋果 醫生遠離我 這句健康俗語廣為人知,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蘋果核中含有少量有害物質氫氰酸。   研究人員發現,氫氰酸大量沉積在身體, 會導致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   但也不必過分擔心,蘋果中的氫氰酸主要存在於果核,果肉裡並沒有。 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