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糖尿病童禁吃甜食?醫:錯誤認知

糖尿病童禁吃甜食?醫:錯誤認知糖尿病兒童,甜點、零食通通不能碰?台灣女孩菲菲,在5歲那年突然間變得虛弱、疲勞、尿量增加且經常極度口渴,就醫後經抽血檢查,血糖值竟高達6、700,診斷結果是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又稱「兒童型糖尿病」。台灣約有9,000名孩童患有該疾病,須終身補充胰島素讓病情穩定下來,大部分的家屬都會慌了手腳,誤以為小孩從此不能運動、禁吃甜食等,但醫師表示,只要規律監測血糖及注射胰島素,吃甜食時,需要控制份量,並與正餐飲食代換,糖尿病孩童的生活並不受限。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在台灣罹患「兒童型糖尿病」約有9,000位,因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導致體內酮酸中毒昏迷,送醫後才發現有異。該疾病大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一旦確診後,須終身補充胰島素控制病情,對病童及父母往往造成相當大的震撼,因此在心理上及家庭、學校生活的調適比起第2型糖尿病更費心力。

菲菲發病時年僅五歲,在學校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異,每年拿模範生之外,也熱愛打擊樂、舞蹈,還準備挑戰學習空手道,活潑開朗的她,當初原本一個很正常的小朋友,突然間變的很虛弱,總是覺得累、一直想睡覺,尿量增加而且極度口渴,看了小兒科還是沒好轉,只是當成感冒治療。但是一抽血,血糖值竟高達6、700,立刻因為酮酸中毒而被轉進兒科加護病房。

在日常照顧上,爸爸為了幫菲菲把血糖控制下來,除了全家改變為規律的生活作息、養成運動的習慣,每天自己準備早餐,教女兒拍下在校吃的營養午餐、點心,定時回報血糖,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至幾乎正常範圍內。至2015年順利走過五年每天帶書包和針筒上學的日子。

「擔心低血糖昏倒,不敢運動」、「不能吃甜食」、「生病影響孩子和同儕相處,讓孩子沒有社交生活」都是糖尿病童臨床照護上常見的錯誤觀念。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長杜思德說,,接觸許多病友家庭發現,從被診斷為第1型糖尿病的那刻開始,往往會有許多熱心的親友,提供偏方甚至道聽塗說,而心慌的家屬常因認知不足,誤信了這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延誤醫療照護。

杜思德強調,糖尿病童只要規律監測血糖及注射胰島素,還是能夠有適量運動,對病童來說是有益的,而在吃甜食的時候,控制好份量,也能放心享受。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經典廣告詞「電腦也會選土豆」深入人心,事實上,隨著數位科技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之中,現在的電腦更是做得一口好牙!打破過去一般人對牙科印模時鐵定伴隨反嘔、不舒適的折磨印象,當代牙醫美齒中心沈志容主任表示,現在多藉由口內掃瞄機取代傳統的印模,口內3...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今年夏季酷熱異常,氣溫經常飆過38度,體感溫度40以上,不少人因而中暑。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呼籲大家要多喝白開水,但不建議額外補充鹽分。 顏宗海表示,夏天大家要適當的補充水份,最好是多喝白開水,尤其是人在戶外、上班或在外面工作或運動的人,都要適量的保持水份。水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胡照鑫/台北報導 今年創立滿60年的台灣東洋,宣布迎來六年級總經理施俊良,在東洋任職17年的他,一路從最基層業務做起,一路成為東洋最大的癌症部門副總,不僅業界醫生熟悉,同業甚至還曾動過挖角的念頭,東洋董事會與股東們都期待這位六年級總座,帶領一甲子的東洋穩健邁向百年企業里程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正值壯年的40多歲業務經理,罹患呼吸中止症有10年以上,有長期睡眠不足的困擾,黑眼圈也很重,由於工作之故需經常往返台北、高雄兩地,前陣子開車途中不小心差點睡著,嚇得他每次至少要下休息站3次,休息足夠後才敢再上高速公路。經過睡眠呼吸檢測確診為阻塞型病變,血氧濃度很低,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